2025全球祭孔|海南崖州孔庙举办祭孔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的核心部分

栏目:2025年度全球祭孔
发布时间:2025-09-28 12:29:15
标签:


西元2025年9月27日乙巳年崖州孔庙祭孔礼在崖城学宫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核心部分,活动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为主题融规范礼制、高效流程与文化体验于一体呈现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活动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组委会办公室指导,海南省崖州文化研究会承办,目前正推动崖州孔庙祭孔礼申报非遗,助力打造崖州文化品牌、提升三亚文化软实力。相较往年,此次祭孔礼细化礼制,并联动山东曲阜孔庙,孔子后裔孔雷连续三年赴三亚任陪祭官并指导,确保祭品、言行皆合古礼。

当日9时,少司徒广场古乐奏响、钟鸣九响,大成门开启。参祭人员经礼门入大成殿前肃立,启户仪式启动。核心献礼环节循“三献礼”规制,主祭官、陪祭官依次完成初献、亚献、终献,其间进行献帛、恭读祭文等环节,并有专属礼乐配合,尽显“礼乐相济”。随后,各方代表依次献花篮。



活动按“礼启、献礼、颂礼、礼成”推进,启户至献礼约1小时,各环节借礼乐过渡。崖州孔庙连续3年作为全球“云祭孔”直播点,与曲阜、衢州孔庙及海外60余家机构联动,高效流程助力跨地域文化交流。

9月27日,乙巳年崖州孔庙祭孔礼在崖城学宫举行。图为参祭人员齐唱《大同颂》。






颂礼环节成本次活动亮点:各界代表诵读《论语》经典章句,崖城学宫读经班学生着传统服饰朗诵《论语》选段,《大哉孔子颂》以舞、诵、乐结合演绎孔子思想内涵,全体齐唱《大同颂》将氛围推向高潮。


此次活动以规范礼制显文化敬畏,借经典诵读传思想薪火,推动尊师重教、崇德尚礼风尚在崖州扎根。


附录


金秋祭孔润崖州 文脉传承续新篇

——乙巳年崖州孔庙祭孔礼侧记


金秋时节,阳光轻柔地洒落在崖州孔庙的青瓦红墙之上,为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老学宫增添了庄重与神圣的气息。9月27日,乙巳年崖州孔庙祭孔礼在此盛大举行,政府工作人员、市民游客以及各界代表和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意义重大的文化盛会。


祭孔民俗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凝聚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次祭孔大典备受瞩目,包括崖州孔庙在内的海内外60余家文庙、书院和文化社团机构,通过全球云祭孔直播“亮相”,吸引了各界人士的目光。


上午9时,少司徒广场上,悠扬的古乐奏响,那旋律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将人们带回到孔子所处的时代。钟声九响,穿透云霄,每一声都重重地敲击在人们的心头,让人不由心生敬畏。大成门缓缓开启,恰如历史的大门徐徐打开,参祭人员在礼生的引领下,从礼门有序地行至大成殿前肃立。现场的文化爱好者李先生感慨地说:“当钟声响起、大成门打开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与历史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内心充满了对先贤的敬畏。”


此次祭孔礼进一步细化完善了礼制规范,并与山东曲阜孔庙展开联动。现场的教师张女士表示:“从祭品祭器到言行举止,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贴合古礼要求,这让我们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祭孔礼的意义。”



颂礼环节是本次祭孔礼的一大亮点。社会各界代表诵读《论语》章句,崖城学宫读经班的学子也身着传统服饰,齐声诵读《论语》经典章句,书声琅琅中尽显文脉传承。《大哉孔子颂》以舞蹈、朗诵和配乐相结合的方式精彩呈现。最后,全体人员齐唱《大同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祭孔大典在激昂的歌声中礼成。


崖州区崖城村委会书记、主任陆卫平在学宫参与祭孔礼,感受格外不同。钟声响起时,他想到这片土地深厚的文脉,仪式庄重的氛围让他更深刻体会到肩上的责任。“我们要守护好这份文化遗产,将其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智慧,推动形成见贤思齐、邻里和睦的文明乡风,让传统文化在崖城焕发新的生机。”


当天活动还通过直播的方式,让更多未能到现场的观众也能感受这场盛会。市民陈燕燕通过直播观看了仪式,她表示:“虽然没能到现场,但直播同样让我感受到满满的仪式感。整个活动,从祭文到礼乐,都深深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传承脉络非常清晰。”


无论是现场参与,还是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来自全球的人们通过祭孔大典与圣贤进行近距离的“心灵连接”,更能体会到儒家思想的智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祭孔,是华夏民族缅怀孔子所举行的隆重祀典,它承载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传播着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倡导更多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崇德尚礼、尊师重教、遵从礼仪,争做德才兼备之人。此次崖州孔庙祭孔礼,无疑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标题:三亚举行乙巳年崖州孔庙祭孔礼

来源:三亚日报2025年9月28日

作者: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文 李学仕/图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