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舜帝祠祭孔典礼
来源:“儒门舜帝祠”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八月初七日庚子
耶稣2025年9月28日
时值共和国七十六年,儒门重光四年,圣王舜帝祠同仁以三牲、五谷、香花果品恭祭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圣人诞辰两千五百七十六年。
献五谷
献祭酒
上香
诵祭文
诵《康熙皇帝御制先师孔子圣赞》
祭毕
祭祀过程井然有序,隆重庄严。孔子作为中华文化人格化的象征,祭祀孔子既是表达个人对先师孔夫子崇敬、追思与感谢的方式,更是彰显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课堂
了解孔子生平与贡献
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是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的祖籍在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周公以成王之命封帝辛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便是孔子的十四世祖。到了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曾为宋国大夫官至为大司马。后孔父嘉后代徙到鲁国生活。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其人品出众,博学多才,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以勇力著称,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叔梁纥与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为了有男性子嗣继承爵位,叔梁纥向鲁国颜氏求婚,颜氏年方十七的小女儿颜征在崇敬他品德高尚,愿意嫁给他。后颜征在生下孔子,因其头顶如丘,又因颜征在与叔梁纥多次祈祷于尼山,故取名“丘”,字“仲尼”。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时,其父叔梁纥逝。母颜徵在带着孔子到了鲁国都城曲阜,住在一个叫阙里的小街道里,依靠给人缝衣、洗衣艰苦生活。孔子体贴母亲养家的不容易,从小给人放牛、赶车、为去世的人办丧礼,挣些钱来补贴家用。
关于孔子的童年,《论语·子罕》中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掌管祭祀的官员太宰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你们的老师是圣人吗?既然是圣人,为什么还能做这么多事?这么能干呢?”子贡回答道:“我们老师本来就是上天派到人间来,将要做圣人的人,所以这么多才多艺,无所不通。”孔子听说了这段对话,更正说:“太宰不知道我的经历啊!我小时候生活贫贱,什么都要自己做,所以我才能干各种粗活。那些做官之人、或者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是不是这样多能呢?并不是啊。”孔子的另一位学生牢说:“老师曾经说:‘我不能出来做官,为天下所用,所以我多才多艺,可以干各种粗活来养活自己。’”这段话对当代社会很有教育意义,前段时间有个热议的话题叫“当代年轻人脱不下的长衫”,认为谋生与求道是对立的,认为谋生就不能求道,求道就不能做谋生之类的低贱的事。其实谋生与求道并不对立,越是在生活的苦难中,越是能真正锻炼人的品格,提升人的境界。孔子就是最好的榜样,他满腹经纶,境界崇高,也能做各种卑贱的事。反过来说,生活的贫穷、困顿、不如意,不是自怨自艾、自甘堕落的理由,做着卑贱的事也能境界崇高、精神富足。
那孔子如何从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超越成为万世师表的呢?《论语·述而》中,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说自己并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因为喜欢前代的文化、历史,所以自觉地、勤敏地学习的人。正是由于孔子好古,他才努力地去学习古代文化,努力地将前代圣人的文化全部继承下来。
孟子在《孟子·万章》赞扬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集大成,就是孔子“好古,敏以求之”的结果,孔子地将历代圣王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全部的学问、崇高的境界、思想的精华都集合了起来,总结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这个工作是亘古未有的,如果没有这六部经典,中国文化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六部经典,就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源头,这就是孔子最伟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春耕园学校的先生们
【下一篇】山东威海孔庙 祭孔典礼 :圆满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