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承脉 传统“不老” ——黑龙江省民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周”火出圈

栏目:2025年度全球祭孔
发布时间:2025-10-03 15:28:34
标签:

文庙承脉 传统“不老”

——黑龙江省民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周”火出圈

来源:“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八月初九日壬寅

          耶稣2025年9月30日

 

9月20日至9月28日,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哈尔滨文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在文庙圆满举行。这场以“唤醒文物活力、传承千年文脉”为核心的文化盛宴,系统地整合了古建、文物、非遗、服饰文化等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果,面向全年龄段观众推出4大类7场次特色活动,构建起“沉浸式体验+深度研学”的模式,吸引了10000余名观众参与其中,探索出了传统文化“活”起来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路径。

 

整合馆藏文物、仿古建筑群、传统服饰、传统妆造等众多元素倾力打造的“千秋国色・盛世华裳”传统服饰妆造展演,以文庙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为幕布,以时间为轴,将历史朝代的服饰特色进行集中展示,演员们以情景演绎勾画出“衣冠上国”的时尚脉络。现场掌声此起彼伏,观众举起手机抓拍细节,紧盯舞台不愿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大家不仅从中看到了服饰之美,更触摸到古人“衣冠载道”的文化基因,“燃”起国风新潮。

 

 



 

“献花寄情——纪念孔子诞辰2576年”和“开蒙礼”以沉浸式仪式表达中华传统礼仪的精神内核。在纪念孔子诞辰2576年献花活动的现场,1000余枝菊花免费赠予观众,大家在文庙孔子行教像前整衣肃立、敬献鲜花,抒发对至圣先师的追思和崇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生第一课”,“开蒙礼”并非简单复刻古礼,而是通过“盥洗净手”“朱砂启智”“执笔敬书”等庄重的流程,将“善”与“正”的种子镌刻在孩子们心中,传递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引导孩童端正学习态度、尊敬师长,蕴含着“破蒙启智”的美好寓意。

 




 

“华夏衣橱漫游记”主题科普课程寓教于乐,融学于趣。课堂上,文物和文化资源成为生动的“教材”,青少年则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者。从梳理历代汉服形制的演变脉络,到各式纹样刺绣的吉祥寓意,再到汉服元素在当代时装、文学影视的创新表达,老师深入解读“华夏文明”与衣冠文化的深厚联结,带领孩子们积极讨论、层层分析,探寻文化传承的脉络。孩子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美学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原来一件汉服里藏着这么多历史!”“以后我要经常穿汉服,也要把传统服饰文化的知识讲给更多人听!”

 

 


 

古代“学霸”是怎样炼成的?看展就知道。“金榜题名——中国科举文化图片展”通过科举制度沿革、科举考试程序、科举与教育、科举与社会文明、科举制的国际影响等内容,图文并茂,多角度展示科举制度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影响。展览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启示为切入点,让观众在感受古代“十年寒窗”艰辛的同时,激发出拼搏向上的积极力量。

 

 

 

活动周期间,

文庙焕然一新,肃穆庄重,

50面印有《论语》经典名句的旗帜迎风飘扬,

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

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哈尔滨文庙)

通过“文物活化+文化传承”的路径,

用展演、展览、研学活动、科普课程等形式

整合文旅资源,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深公众对文化根脉的认同,

也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进一步激发出社会各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