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文庙乙巳年祭孔大典:文脉赓续,礼耀千秋
来源:“曲靖文庙”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八月初七日庚子
耶稣2025年9月28日
“千秋礼乐古今延,拜祭先师乙巳年。孔圣诸经藏大道,万家学子续新篇。仁风温润山河暖,智炬常明日月悬。试看典籍承雅韵,中华文脉永流传。”在这首融合了敬仰与传承之情的诗篇中,曲靖市麒麟区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学堂的天空下,一场跨越时空的祭孔盛典悄然拉开序幕。它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一次对中华文明根脉的深情回望与前瞻。
随着司仪那悠长而庄严的“启户”之声,仿佛历史的风帆轻轻扬起,穿越千年的尘埃,拂过每一位参与者的心间。瞬间,参礼者们挺立如松,目光汇聚于那座庄严而神圣的大成殿,仿佛是在与过往的智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大门缓缓开启,如同时间的闸门被轻轻推开,露出那片深邃而古老的文化海洋,等待着后人的探索与敬仰。
志愿者们与参礼者们,以最虔诚的姿态,迈着稳健的步伐,步入大成殿的中心。那里,孔子圣像端坐,眉宇间透露出无尽的智慧与慈爱,仿佛在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方式,默默注视着这群承载着中华文明希望的后来者。他的目光,穿透了时间的迷雾,见证了从远古至今,中华文化由萌芽到繁盛的壮丽历程。
主祭官与陪祭官,神色凝重,如同历史的守护者,缓缓呈上祭品。那金黄的谷物,饱满而诱人,是大地对先师的馈赠,也是后人对孔子开启农耕文明、传播教化之功的深深感激;那鲜艳的果蔬,如同彩色的梦,承载着对文化传承不息的殷切期盼。每一个动作,每一件祭品的摆放,都是对“礼”的极致演绎,让古老的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仿佛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身着传统深衣的礼生,如同从古画中走出的仙人,每一步都循着古老的礼仪,庄重而肃穆。他们的存在,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祭祀的场景,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礼生的动作,如同在编织一张无形的网,将现场的每一个人紧紧连接在一起,共同沉浸在这场文化的盛宴中。
司仪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天籁之音,引领着学子、志愿者和观礼者们一同诵读《孝经》的节选。
那一刻,时空仿佛被穿越时光,杏坛之下,孔子端坐,弦歌悠扬,弟子们围坐聆听,那份专注与渴望,构成了一幅永恒的教育画卷。
而今,学堂之内,稚子与师共读《论语》,书声琅琅,与千年前的教诲遥相呼应,仿佛是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完美融合。
祭孔大典,不仅仅是对先师的缅怀,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屹立不倒的坚实后盾。在这场盛典中,我们汲取着先师的智慧与力量,将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日常,让中华文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祭典之后,大成殿内举行了集体拜师礼。学子们手执束脩与拜师帖,诵读着属于自己的誓言,让“仁义礼智信”的箴言在殿内回响,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有力。礼仪体验区,老师耐心指导,学子们认真学习拱手、作揖等传统礼仪,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让“礼之用,和为贵”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深刻体会。典籍诵读角,不同年龄段的学子围坐一圈,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见贤思齐焉”,稚嫩的童声与沉稳的诵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跨越年龄的文脉合唱,仿佛是中华文明在时代长河中的悠扬回响。
2576载的时光流转,祭孔从未仅仅是对过去的追忆,它是对未来的期许,是对文脉的承诺,是对传承的践行。孔子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中华文明的天空;中华的文脉,如同不息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它们正随着学子们的脚步,融入日常,走向未来,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续写着“中华文脉永流传”的崭新篇章。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见证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感受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生生不息。让我们携手并进,以祭孔大典为契机,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华文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曲靖市麒麟区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学堂
——赵文富2025.09.28.
(一)
和风拂袂气轩昂,
愉悦心情举止良。
九献礼遵先圣制,
八音乐漾古槐堂。
三千徒志传薪火,
万代儒光织锦章。
自始至终恭祭典,
同承圣道播丝簧。
(二)
义工相聚殿堂中,
俎豆馨香荐孔公。
道德文章垂宇宙,
行为仁礼贯长虹。
杏坛遗教今犹在,
爨地清廉此日隆。
拜罢先师心自敬,
愿将圣学化民风。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