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2025年师生见面会顺利举行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5-10-17 10:27:31
标签: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2025年师生见面会顺利举行

来源:“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八月十八日辛亥

          耶稣2025年10月9日

 

2025年9月20日下午,书院师生见面会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313室举行。院长杨国荣教授,书院讲席教授虞万里、吴根友,特聘教授傅杰、吴仰湘,博士后研究员吴斌斌及在读博士生等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杨国荣院长首先阐明本次会议的双重议程:新生见面会与吴仰湘教授入职欢迎仪式。在随后的致辞中,杨院长深入阐释了书院发展思路。他强调书院的独特性在于以经学为主体,并指出经学研究需关注现代性与时代性课题。经学历经数千年发展,若仅因循守旧则难免流于重复。每个时代皆具新特质,故经学现代化尤为关键。如何实现现代化?杨院长认为这是研究经学的方式问题,他提出了研究方法的三个核心维度:

 

其一,学与思的统一。既需用历史眼光审视经典文献,亦需用理论视野深化理解,二者缺一不可。经学现代化正是理论视野的产物。缺失历史根基将陷入虚无,缺乏现代理论则易流于空泛。杨院长回溯其在华东师范大学师生见面会上的观点,强调理论储备与历史研究实为史思交融的过程。

 

其二,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经学现代化须具开放胸襟与全球视野,以世界眼光审视经学的现代化。中西文化的融汇是当代新课题。近代以前中西文化各自发展,而当代则应突破单一文化局限,汇聚多元智慧与资源。无论中西文化还是理论,皆为人类文化的产物,此乃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点。

 

其三,源与流的统一。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无论是历史视野还是理论视野,皆属学术之流。研究经学,研究什么涉及到源的问题,这就要关注现实。经学研究需溯源于现实关切——经典看似古远,其生命力却扎根现实土壤。纵观历史,先秦政治斗争孕育礼法思想,明清鼎革激荡学术思潮,近代中西碰撞催生文化变革,皆为学术源头活水。忽视现实源流,研究的意义将受局限。经学现代化尤需注重主体性与辐射力。

 

 

 

杨院长总结强调,书院以经学研究为主体,但要注意经学的辐射性,使经学辐射至浙江大学人文学科各领域。

 

迎新环节中,2025级博士生张露雨与博士后吴斌斌分别简述求学经历及研究规划。吴仰湘教授在入职感言中回顾治学道路,着重谈及浙江历史文化对其研究的影响。他表示非常荣幸加入马一浮书院,将珍惜优质学术平台,在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汲取新见,力求在研究领域实现突破。

 

 

 

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依次自我介绍并请教专业问题。

 

与会教师热情答疑,并就书院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傅杰教授作为首位全职加盟书院的教师,回顾了见证书院师资与学生队伍日益壮大的历程,勉励同学们各展所长、互学共进,建议新生积极向师长及学长请益。

 

 

 

虞万里教授结合自身治学经验,指出书院以经学研究为主体,肩负继往开来的使命,还关怀当下。他强调当前需多维度延伸学术触角:立足经学本位,契合学生研习实际,依托浙大现有人文学科力量,针对性开设古典文献学、文字学、音韵学等课程,为学子学术成长提供辅导和滋养。

 

 

 

吴根友教授则谈到,在现代学科体系中,书院作为特殊学术机构,正着力培养稀缺的经学专才。他指出当前经学研究在语言、音韵、训诂等方面侧重知识应用与技术层面,而传统经学偏重经史关系研究,对经学与子学思想关联的探讨尚显薄弱。经学本质是思想与制度的统一体,从经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联结来看,思想史研究不可或缺,价值取向的探讨更至关重要。作为人文学科的经学,既要秉持价值关怀,更需关注生存哲学与人文理想。他寄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转益多师。

 

 

 

同学们在认真聆听了导师们的发言之后,纷纷表示将珍视书院的学习机会,勤于交流求教,力求学有所成。

 

 

 

见面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