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弦歌·雅韵薪传”
——孔子文化走进北京邮电大学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孔子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八月廿三日丙辰
耶稣2025年10月14日
“七秩弦歌·雅韵薪传”
10月13日,“七秩弦歌·雅韵薪传”——孔子文化走进北京邮电大学系列活动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此次活动由孔子博物馆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举办,旨在通过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让北邮师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馆校携手共启合作新篇
孔子博物馆同北京邮电大学馆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两家单位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的合作迈入了新的阶段。仪式上,孔子博物馆还向北京邮电大学赠送了多部珍贵书籍,包括《乾隆御定石经》《孔子圣迹图汇编》《孔子博物馆藏珍贵古籍图鉴》等。这些经典著作,不仅丰富了北邮的图书资源,更将为滋养师生心灵、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精神食粮。
沉浸式展览开启文化探索之旅
活动当天,科学会堂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孔子博物馆精心策划的《孔子密码——主题研学探索展》成为全场热点。展览以“可听、可触、可感、可品”的沉浸式体验方式,打破了传统静态展陈的界限,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文化探索之旅。
展览用孔子博物馆藏特色文物和展览实物实景等进行深度的专题化阐释,传达孔子时代“周礼在鲁”的社会生活面貌;深入解读孔子圣迹图、孔子画像等文物背后的故事,将孔子一生行迹和思想成果与今天的生活相勾连,带领观众们走近孔子,聆听先师教诲。
活动亮点纷呈尽展文化魅力
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带来的雅乐展演成为另一大亮点。乐团使用依据先秦文物复原的“八音”乐器,将《鹿鸣》《关雎》等《诗经》名篇以旋律的形式重新呈现。乐团成员们身着复原先秦纺织技艺的服饰,从音律到衣冠,全方位再现了“箫韶九成”的礼乐盛景。现场还结合乐器讲解与沉浸式互动体验,生动具体地阐释了礼乐文化的时代价值。
在社教活动区,师生共同体验了拓印、雕版印刷等古老传统技艺,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拓片是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载体,凝结了底蕴深厚的金石气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些经典的体验项目,都在互动中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
文创赋能传统焕新颜
孔子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集中亮相,巧妙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展现了传统文化创意赋能现代生活的无限可能。此外,造型独特、富有寓意的孔博美食,让师生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深入体会了孔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哲学与“食礼和德”的文化内涵。
“孔博织造”专区展示了依据馆藏明代服饰复原的漳缎与云锦华服,诠释了“衣冠载道”的礼仪美学与织造巅峰技艺。
师生热情参与共赴千年文明之约
“厚德博学,我们薪火相传,敬业乐群,我们携手万家。”活动在箫韶乐团与学生合唱团合作的校歌声中推向高潮。现场师生热情高涨。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让大家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温度与智慧。
撰稿:朱立斌
编辑:杨晓玉
审核:孔维亮
终审:杨金泉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