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在湖北荆门召开
来源: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专业委员会
时间:西元2025年11月15日
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于2025年11月15日在湖北荆门举行。本次会议以“陆象山与宋明理学的新展开”为核心论域,由中华孔子学会、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湖北省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联合主办,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湖北省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其中60余位提交了论文。

开幕式前,全体与会专家学者前往荆门市象山文化广场,瞻仰陆九渊像,拜谒陆夫子祠,并合影留念。
会议开幕式于2025年11月15日上午由湖北省荆门市社科联党组书记祝海滨主持举行。湖北省荆门市政协副主席高奎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湖北省人大常委委员、省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喻立平,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中国哲学研究会轮值主席、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杨国荣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开幕式现场
荆门市政协副主席高奎军着重介绍了陆九渊任荆门军知军期间的政治实践。他指出,陆九渊在任仅一年有余,即推行“信捕获之赏,重奔窜之刑,郡无逃卒”,使积弊之郡呈现井井有条,百姓安居的治理图景。这一实践生动诠释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命题的现实向度——既包含“发明本心”的德性修养工夫,更体现济民的治理理念。高奎军强调,陆九渊的荆门施政是心学由“心性之维”向“事功之维”转化的典范案例,构成了心学实践品格的完整形态。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致辞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在发言中深刻指出了荆门作为“陆象山思想实践第一现场”的独特意义。陆九渊在荆门轻徭薄赋、改善民生的政绩,被时人誉为“荆门之政,为郡县最”,而当下荆门市内象山大道的繁华、象山中小学的象山谣、龙泉公园的象山人文景观以及陆九渊公交专号的公共传播实践,均表明“象山文化”已深度融入地方文化血脉,这种“活态传承”模式为宋明理学的地方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范式。指出通过会议,在古城墙下追寻先生的身体力行,在象山之巅探源心学的创立与发展,让象山文化发扬光大。

湖北省人大常委委员、省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喻立平致辞
湖北省人大常委委员、省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喻立平从文化战略高度提出心学当代转化的根本性议题。就理论必要性而言,援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需有主体性”的论述,指出现代性困境下,陆九渊心学“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自主品格可为中华文化主体性提供内在支撑。在实践路径层面,“心即理”并非抽象思辨,而是个体通过道德自觉实现“自作主宰”的具体工夫,这为破解“知易行难”提供了传统方案。喻立平提出“心即理”命题与现代科学的对话可能,期待学界对此展开深度诠释。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中国哲学研究会轮值主席、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杨国荣以视频方式致辞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中国哲学研究会轮值主席、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杨国荣致辞,在心学谱系中精准定位了陆九渊的理论贡献。朱陆之争中,陆九渊恰恰突出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将心性关切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关切民间,这既体现其政治勇气,也彰显其现实精神。在宋明理学分系问题上,杨国荣重申张岱年先生的三派说,并强调心学一系侧重于以心观之,陆九渊的心学学说隐含着对性理之道对个体自身的作用,已然蕴含了意义发生于人与世界的互动这一现代性命题。陆九渊荆门实践是其心学由“本体”向“工夫”、由“内圣”向“外王”转化的关键节点,其主体内在意愿与社会现实关切并重的理论特质,为矫正理学泛客观主义倾向提供了思想资源。未来研究将聚焦于深化陆九渊心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的理论融通;推进“心即理”命题的精深化、中西对话性诠释;完善心学地方化传播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联动机制。展望未来,学界当持续深耕心学与科学对话之可能,推进象山精神与现代性治理之融合,使象山智慧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深邃力量。
随后,由武汉大学欧阳祯人教授主持第一场大会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陈霞、陕西师范大学丁为祥、黑龙江大学魏义霞、深圳大学李大华、湖北大学姚才刚等学者进行了主旨发言。
11日下午,会议分为三个分会场进行,其中第一分会场有荆雨、张舜清、路传颂、彭菊花、洪明超、郭优、牛子敬、夏世华、崔亮亮、薛建立、胡杰、陆林凤、马海旺等13位学者发言;第二分会场有王兴国、陈启祥、李加武、全玲、刘文钊、何懿书、杨永涛、邹灏、隋思喜、张锦枝、叶云、李潇、梅子泓等13位学者发言;第三分会场有周海春、肖航、邹建峰、陆小春、孙玉虎、向莲、郭坦、任蜜林、焦竑、陈莲莲、程昱郡等12位学者发言。
11日下午,第二场大会主旨发言举行,由东北师范大学隋思喜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何俊,中山大学哲学系陈乔见,南昌大学哲学系杨柱才,中山大学哲学系傅锡洪等学者进行了主旨发言。
随后,会议进入闭幕式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蜜林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叶云作学术总结,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陆九渊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欧阳祯人教授对本次年会作了年会报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叶云作学术总结
叶云指出,本次学术会议以“陆象山与宋明理学的新开展”为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陆象山心学、王阳明心学、心学与宋明理学其它学派的关系、中国哲学的源与流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本次学术会议的研究至少体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亮点。第一个亮点是深耕基础。诸多学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于心学的“心即理”命题,深耕心学思想的义理基础。第二个亮点是注重交叉。这一块的研究成果都具有比较的眼光和宽阔的学术视野,这其实也意味着,今天的心学研究,应该要在与“他者”的对话、沟通中,将心学推向纵深发展。第三个亮点是辨析源流。章学诚论为学,有“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八字箴言。本次学术会议的研究,也体现了这一特点。第四个亮点是结合现实。复旦大学何俊老师从AI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角度,申明了象山“心即理”思想的合理性。另外,众多学者关于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其现代转化,也展开了相关探讨。总体来看,本次学术会议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新见不断、精彩迭出。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对陆象山心学和中国哲学中的相关问题,作出了扎实的研究。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陆九渊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欧阳祯人作年会报告
欧阳祯人教授在年会报告中,首先对参与论坛的各位嘉宾、学者表示诚挚感谢,同时向大会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以及支持单位致以诚挚的谢意。其次,欧阳教授回顾了自2019年以来湖北学者与江西学者进行了长期合作,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并做了很好的工作。再次,欧阳教授指出依托《阳明学研究》杂志不仅促进了大家对阳明学和象山学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团结了校内外的专家,从而吸取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最后,欧阳教授说自2019年以来拿到了很多课题,从而带动了很多学者进行陆九渊的研究。

年会结束之际,欧阳祯人会长邀请陆九渊研究资深专家、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顾问、年逾八旬的王心田先生(右)讲话,勉励大家深入研究,再创佳绩
随着闭幕式的结束,陆象山与宋明理学的新展开暨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正式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