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利著《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4-12-16 12:18:19
标签:
任文利

作者简介:任文利,笔名温厉,男,西元一九七二年生,内蒙古锡林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心学的形上学问题探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等。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任文利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11月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从思想、历史与政治等不同面向,对于中晚明的儒家士人——特别是阳明学士人群体,作一多方位的呈现。


  首章通过对于阳明出处心态的考察,指出王阳明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士大夫,寄望于通过直接参与政治,实现尧舜其君、尧舜其民的政治理想,构建合理的人间秩序。第四章所论邹守益,末章所论刘宗周,都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作者简介


  任文利,1972年生,哲学博士,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宋明儒学、明史。

目录

 

第一章 王阳明政治生涯出处进退心迹辨

一、“龙场悟道”与王阳明的政治抉择

二、刘瑾伏诛后王阳明之出处心态

三、正、嘉之际王阳明之出处心态

四、嘉靖谢恩之召

五、明代政治生态、“得君行道”及“觉民行道”等相关问题


第二章 王阳明开悟“致良知”与艰难的政治抉择

一、王阳明《纪梦》诗

二、庚辰王阳明虔州行止考述

三、“用兵之地”——虔州

四、献俘行在

五、张、许之难

六、再赴行在“献俘”

七、水灾自劾


第三章 王阳明与“大礼议”

一、邹守益与阳明门下持“继嗣”论者

二、王阳明与持“继统”论诸人的关系

三、王阳明对“大礼”所持观点及对“大礼”纷争的态度

四、对“大礼议”之中的王阳明的分析与评价

附录一 王阳明与杨廷和书误作与杨一清书辨

附录二 崔铣因灾异劾首辅费宏疏误为王阳明佚文考


第四章 “大礼议”及相关问题评析

一、作为历史先例的“濮议”

二、“大礼议”的是与非

三、从颁行《敬一箴》于天下看世宗心中的“君权”与“道统”


第五章 从邹守益看儒教士大夫精神世界之所托

一、全生全归

二、上帝降衷

三、上帝临汝

四、戒慎恐惧

五、天德、王道与君臣关系


第六章 从王艮“安身”论看明儒政治转向之开端

一、保身与安身

二、出仕与行道

三、保身以后:王艮之辨孔子


第七章 儒教改制者何心隐及其所殉孔子之教

一、归结心斋之“出处”问题

二、作为教宗的孔子——“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三、作为宗教组织的“会”及其所寄寓的孔子其身其家

四、何心隐所创“孔教”与传统社会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

五、独立于政治建制的“孔教”


第八章 何心隐死事考

一、何心隐之死初考

二、何心隐之死再考

三、何心隐从难“朋友”考


第九章 邸报与中晚明政治的公开议政

一、作为“议政”公开的邸报及其边界

二、万历时“留中”之疏藉邸报得以发布

三、关于邸报相关制度的几个争议问题


第十章 从刘蕺山之末世谏诤看专制政体下的儒家士大夫的宪政理念与行宪努力

一、明代政治制度概观

二、致君尧舜与无为之君道

三、行宪的努力:以票拟归阁臣,以庶政归部院,以献可替否付言官

征引文献:

后记

 

后记

 

十年前,拙作《心学的形上学问题探本》出版,但是关于阳明学以及明代儒学、儒家的研究并未使我释然于心。当初的研究,更多地流于一种纯粹的思辨的想象,他们的思想,与我个人生命似乎尚隔一层,这大概就是古人所云的口耳之学了罢。因此,我希望能够深入他们曾经实实在在生活过的历史世界、政治世界之中,再作一番探寻,于是而有本书的撰著。两相比较,读者也许会发现,它们所论人物如此相同,所呈现的视界却又如此不同,这本身也许就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今是昨非?昨是今非?非我所知。

 

本书部分章节,已在《(台湾)清华学报》、《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国际阳明学研究》、《政治思想史》、《天府新论》等辑刊、杂志发表,特致谢意。本书纳入“治道文丛”与读者见面,得益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院的出版资助。高全喜教授、姚中秋教授、王玲老师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并致谢忱。

 

本书的撰著的过程,正值小儿鼓鼓孕育、出生、成长的过程,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妻子和儿子。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