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阅读经典,构建书香社会——听儒家学者陈明、周北辰畅谈全民阅读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5-05-15 14:32:29
标签:

 

 

 

倡导阅读经典 构建书香社会

——听儒家学者陈明、周北辰畅谈全民阅读

记者:卢兆欣

来源:《江海晚报》2015年5月15日A21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三月廿七日辛卯

           耶稣2015年5月15日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弥漫我们整座城市,馥郁每个人的心房。

 

全民阅读读什么,怎么读?阅读经典有什么意义和作用?个人的经典阅读从哪些著作入手?4月22日上午,由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南通开放大学、知止堂义学承办的第一期书香大讲堂在南通开放大学开讲。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儒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明和深圳孔圣堂堂主、曲阜儒家文化联合会会长周北辰应邀,以“构建以经典阅读为根基的书香社会”为主题,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全民阅读,有利于文化软实力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3月15日,他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全民阅读”这个问题时,明确表态“明年还会继续”。

 

作为关心、关注全国“两会”的每一个人,都深切感受到“全民阅读”已经由原先的纯民间自愿行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将会深刻影响我们国家今后的文化发展走向。

 

在深圳孔圣堂堂主、曲阜儒家文化联合会会长周北辰看来,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现实背景。“近100多年来,中华民族从近代到现代的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他说,军事立国阶段从西方列强、殖民主义的入侵直到1949年结束;经济立国阶段直到改革开放结束,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大国;文化立国阶段,从现代到未来30年,因此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未来国际的竞争多是文化的竞争,倡导全民阅读可以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有利于文化软实力建设。”

 

读经典原著,直接与古圣先贤面对面

 

今年3月28日,原道书院在北京成立。书院主办者是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陈明。在中国当代新儒家中,素有“南蒋庆,北陈明”之说。

 

陈明为书院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春秋两季祭孔、寒暑两假为中学国学课教师培训、每季度一次会讲、每个月一次面向大众的国学讲座等,这些都是公益性质的。可以说,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阅读活动推广人。

 

为了让江海大地浸润书香,近年来,我市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向社会广泛招募阅读推广人,发动热心市民一起做阅读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好书新书的推荐者,组织各类阅读活动。

 

作为阅读活动推广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注意些什么,应该带领大家读什么?

 

“读传统经典,从根本上直接与古圣先贤面对面。”陈明说,经典著作的地位,是经过历史的不断淘洗而最终确立,数量不多,但浓缩着人类思想与知识的精华。阅读经典,是指必须亲自去阅读经典原著,而不是阅读别人对于经典的阐述,更不是迷信别人的阐述。比如于丹对《论语》的解读,那是她的心灵体会,她是把《论语》熬成心灵鸡汤送给需要的人。“如果阅读繁体字有困难,可以借助注本,慢慢读,反复咀嚼。”

 

经典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人类文明史上,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典。经典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周北辰介绍,经就是常理常道,典就是文献典籍,经典就是记载和阐述一个文明核心价值体系的典籍和文献。“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它的经典。”比如要了解欧洲文化,就不能不读《圣经》;要了解伊斯兰文化,就不能不读《古兰经》;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读《论语》《孟子》。经典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它关注的是社会最本质、最深层的话题,即价值体系问题。因此,经典的话语历久而弥新,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周北辰说,孔子虽然生于春秋乱世,但依然怀抱着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的理念,为此而删述《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教育人们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2000年前就讲究孝道,现在来看依然需要,往后2000年也仍然需要。”周北辰说,阅读经典,对于塑造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只会做作业,不会读书,经典要走进校园,人格的培育和道德的完善才是最最重要的。”

 

“未来我的学术方向要转到张謇身上。”周北辰说,一走进南通博物苑,他就觉得非常神圣,张謇先生是实业救国第一人,是中国近代化之父,创造出的南通模式是中国近代化最标准的。“这么优秀的人从小是读圣贤书、读四书五经的,但现在很多企业家没有张謇这样的格局和风范。”他说,家庭读,父慈子孝;社会读,君子满天下。因此一定要建立在经典阅读的根基上。

 

个人经典阅读,可以从哪些著作入手

 

在喧嚣乎“阅读危机”之际,是不是应该首先加强一般性阅读,然后才是加强“经典阅读”?主张经典阅读,是不是有点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呢?

 

对此,陈明认为,经典有很多外围的,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内容比较适合放在小学。“但不要通过考试来衡量孩子学了多少,不要拉开孩子与经典的距离。”

 

“读经不是一蹴而就,是终身的。”周北辰说,犹太人小时候常常由家人带着去教堂,参与祈祷活动,去感受这种氛围。他的读经就是从大学才开始的,现在每天都要读。“读经应该一生去阅读,终身读,每个阶段读,都有不同的体会。”周北辰说,读经要诵读,而不是像看小说一样看,只有诵读了你才会对中国古典文字产生直观性的语感。

 

那么,个人的经典阅读从哪些著作入手?

 

周北辰指出,“经典”和“经典著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中国文化而言,经典特指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经典著作则各个领域、各个学派、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经典著作。“中国人伦理道德从哪里来,从儒家经典中来,从基本规范中来。”对于中国人而言,阅读必须建立在儒家经典的基础上,因为这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根本所在。

 

陈明说,儒家经典在中国文化是处于主干性的地位,国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在寻找自己,连接过去、走向未来,从哪儿入手,四书五经是比较基础的。他建议,中学生、大学生可以从《中庸》《大学》入手,老年人可以根据兴趣,读点《诗经》《论语》。“阅读经典不要怕难,读多读少没有问题,多少都会有收获。”

 

在碎片阅读同时,更要注重以经典为根基的阅读

 

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很大影响。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导致了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海量信息纷繁复杂,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的碎片阅读?

 

陈明说,互联网在国外是社交平台,是信息的传递,和阅读不是一回事,朋友圈转的文章,也是一种阅读,它们都是构成生活存在的一种方式,不要拒绝和否定,应该把碎片阅读作为中性去理解。“从阅读角度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这种互联网阅读不应该过多压迫和挤占文本阅读的空间。”他指出,阅读要和思考在一起,要走心,整个阅读的达成,需要慢慢体会,要把生命投入进去,产生积极的互动,因此,书本对经典阅读更适合。

 

周北辰说,互联网时代其实就是信息化时代,对现代社会、乃至生活起到重构的作用,碎片阅读有它存在的原因,但在碎片阅读的同时,更多的时候要去阅读别的,尤其是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典籍。“生活离不开手机,更离不开经典。”在阅读方面,周北辰倡导两个渠道:给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互联网的碎片阅读;同时注重以经典为根基的阅读,用心去阅读。

 

“读书,尤其是读经典著作能培养人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是精神发育的过程,浅阅读无法达到这一效果。”陈明和周北辰认为,“浅阅读”或作为一种简单的消闲方式,或作为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而非提升个人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的手段,难以丰富读者自身的知识,甚至会让人变得浮躁。而“深阅读”的益处却有很多,一是可以丰富知识量,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二是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进而提升人的内在修养。

 

问答

 


陈明(右)、周北辰(左)在南通第一期书香大讲堂上。

 

问: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读经,但工作忙没有时间送孩子去,如何在家庭中培养经典阅读的氛围?

 

答:周北辰说,可以采用亲子诵读的形式。陈明则建议家长先学,然后讲给孩子听,可以变成故事或者游戏,学习的方式要活泼。

 

问:很多小朋友都在读经,作为大学生是不是已经晚了,该如何读?

 

答:陈明认为,6岁到13岁是读经最佳年龄,但错过了这个年龄也没关系,后发也有优势,理解力强,可以找一些好的老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周北辰说,他自己大三才开始读经,老年人到五十岁、六十岁读都不晚,一个人如果有求道之心,什么时候都不晚。

 

责任编辑:葛灿灿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