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王曰美:儒学对韩国礼俗文化有何影响?

儒家文化怎样“出海”,一直是儒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作为中国的近邻,韩国与中国渊源颇深,其文化发展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礼俗文化尤其明显。近日,在山东曲阜举办的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曰美就儒学对韩国礼俗文化的影响议题,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专访】湖南省历史遗产保护智库专家、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罗明:欣赏独···

孟夏之末,我们坐在安化梅城镇的文庙泮池边,浓稠的绿意从四周裹过来。大树的枝叶严丝合缝地挡住天光,长势蓬勃的青苔为地砖围出毛绒样的边。泮池,一汪浅绿色的半月形的水潭,倒映着草木之影。几尾橘红的鲤鱼在影中游动,间或发出极轻微的“嚯”的跃水声。

【郭齐勇】在经心书院一字级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本文系郭齐勇先生于7月3日上午,在湖北经心书院“经心 · 浦江学堂”一字级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上图为郭齐勇先生在发言。

【专访】吴根友:想在具体哲学问题上有突破,不能没有比较的视野

“相对于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主题而言,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的研究只是一种学术助缘与手段。但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将是一个需要有众多学人长期耕耘的广阔的学术领域”,在“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总序中,丛书主编如是指出了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在学术史中的地位变化。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大卫·巴拓识:从文···

在现实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外部世界难以把握的当下,许多人对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修心”理念产生兴趣,从中汲取自我实现的精神养分。

【专访】孔学堂书局总编辑、《阳明文库》策划、执行人苏桦:心学与贵州

贵州省“十四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孔学堂书局出版的《阳明文库》,是集学术上的权威性和规模上的唯一性于一体的新时代出版工程。该出版工程以阳明文化为核心,多角度、深层次挖掘阳明文化资源,高水准、全方位汇聚和推出海内外阳明学研究精品力作。

【杨国荣 陈赟】具体形上学与智慧的追寻

具体形上学要求对具体、现实、真实的世界作系统性的考察。它是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整体追问,又有着开放性并展现为发展过程。

【专访】江苏师范大学与青海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南杰·隆英强:公法为主导的中华法系···

热门电影《第二十条》中,“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等台词,折射出中华法治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引起观众情感共鸣。回顾历史,古代中国如何兼顾“天理、国法、人情”综合治理国家?公法内容为主导的中华法系何以体现人本主义精神?

【专访】杜维明:关乎人类存续,文明对话或冲突?

“文明对话还是冲突,是世界正在面临的重大选择。这不仅是文化间的选择,更是关乎人类存续的选择。”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如是说。

【专访】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李友广:黄帝祭祀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体现着中华儿女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维护,离不开对人文初祖黄帝及其所创造文化的高度认同。黄帝文化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创造性发展,黄帝祭祀对于中华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形成与积淀,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安乐哲】“西儒”是怎样看“东儒”的?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校园里与一位来自国外的大学教授亲切交谈了一分钟。这位教授,中文名字为安乐哲,曾为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西方儒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目前受聘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专访】韩国成均馆大学名誉教授崔英辰:以儒学为基创造新伦理规范当其时

儒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深深影响其他东亚地区的文明。在首届武夷论坛系列活动举办之际,韩国成均馆翰林院前院长、成均馆大学名誉教授崔英辰在首尔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介绍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路径,探讨儒学如何影响、塑造东亚文明,及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专访】马来西亚学者郑文泉:儒家思想蕴含的全球同理心促进文明包容互鉴

由中国人民大学等主办的首届武夷论坛系列活动即将举行。将赴中国福建参会的马来西亚学者郑文泉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认为,儒学思想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依然可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全球同理心对促进文明与文明间的包容、互鉴极富现实意义。

【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劳悦强:穿上时代“新衣”的孔子,是朱熹吗?

以朱熹思想为重要代表的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时期深度影响中国社会,为后世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更不断地走出中国与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交融,影响广泛且深远。在首届武夷论坛系列活动举办之际,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劳悦强在武夷山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解读朱熹——作为八百年前东方思想集大成的文化代名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

【陈来】在《光明日报》国学版五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先对《国学》版创刊五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自从前两年我从北大到清华主持国学研究院的复建,得到了光明日报很多的支持,在这里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吴飞】七个问题:超越古今之争,回归礼乐文明的真精神

经义新诠当然也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对六经义理的现代诠释。三代作为中国国家文明的起源,不仅因为在时间上是源头,而且因为确立了基本的文明精神,就像希腊罗马确立了西方文明的基本精神一样。经义新诠则要告诉人们,三代所形成的这些制度、这些观念、这些著述,究竟传达了怎样的文明理想,诸如如何看待天地自然,如何思考人伦物理,···

【专访】韩庆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们应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础上,进一步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打开中国理论和思想文化的创新空间,以解构西方中心论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进而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掌握思想文化的主体性。

儒学展望:文明的互鉴与个性的探索——杨国荣教授访谈

2023年5月19日,杨国荣教授应邀到山东大学作讲座,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林蕴臻同志受《曾子学刊》的委托,对杨国荣教授作了访谈,本文系访谈记录。

【专访】方朝晖:孔夫子与柏拉图为何都注重“德性”?

在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孔子与柏拉图都将“德性”视为人生要旨。孔子倡导“志于道,据于德”,柏拉图认为公民应具备“四大美德”,二人可谓心意相通,更印证了孔子名言——“德不孤,必有邻”。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