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生】就《新京报》报道之声明(附王财贵先生寄语)

栏目:少儿读经
发布时间:2016-09-02 12:03:35
标签:

 

原标题:读经少年“惟生”就《新京报》报道之最新声明(附季谦先生寄语)

作者:郑惟生

来源:“ 海外读经”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初一日丙戌

           耶稣2016年9月1日

  

海外读经按:2016年8月29日《新京报》发表题为《读经少年:背了十年书,识字却成了问题》的报道(后腾讯网转发题目为“读经少年圣贤梦碎”),此文引发社会众议与对读经乃至国学教育的普遍负面情绪。然此文报道多有不实之处,观点失之偏颇。

 

文中所主要述及之“读经少年”惟生本人对《新京报》的不实报道表示愤慨,日前发表声明,并授权国际读经教育中心官方平台——海外读经微信平台(haiwaidujing)正式发出此声明。


惟生:关于新京报报道之声明


  


(新京报原题为“读经少年:背了十年书,识字却成了问题”,部分媒体转载题目为“读经少年圣贤梦碎”)

 

新京报所报导题为“读经少年九年圣贤梦碎”的文章,涉及引用本人的经历,我不同意此文章的表述,部分内容不属实,存在有意“断章取义”,只截取负面信息,借此博人眼球,肆意炒作的问题,并且文章中对传统文化教育所持基本否定的观点,亦是我所坚决反对的。

 

我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经典的学习中,虽不敢谈有怎样的成就,但是学习经典对我自身心灵的成长与为人处世的教育上,的确受益甚深,无以言表。即使在我面临关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具体方法问题时,需要作出艰难选择时,最终还是经典对我的心灵给予了最明晰的解答,最有力的支持。

 

记得曾经遇到有倡导学习传统文化“应当十年只跟一位老师专学一本经典”的主张,以做到彻底的“专精”,我对此感到困惑时,经典告诉我:“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我知道了孔子永远都秉持一颗广博谦敬的心学习,不论身份,不论领域。不管对方是七岁孩童项橐的路边三问,还是精通星象音律的术士苌弘,或是深远莫测的周史老聃。史记中记载孔子在古老的洛阳向老聃问礼,虽然承认并赞誉老聃的学问“渊深而莫测,高邈而难知”,是真正“如龙之应时变化”的大师,但孔子依然和而不同,保持自己对老聃所批评的礼学的信念,当即离开了老聃,这才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第一模范!

 

在我的经历的曲折中,我将其视作令我深刻理解经典意义的难得机会,促使我将经典与人生现实连接在一起。经典使我在面临人生赐予我磨砺自己的机会时,能够告诉自己“我知道我民族的先贤是怎样面对的!”所以我感受到在我的经历中,经典的意义没有丝毫的衰弱与消亡,反而得到了进一步成长和深入。我敢“大言不惭”的说:我体会到了精神信仰的意义,“圣贤梦”从来没有“碎”。

 

在我的曲折经历中,无论是选择转身或是放弃某段形式,既没有叛逆,也不是焦躁,只是想落实我所景仰先贤孔子的那“往者不悔,来者不豫”的真正忠于自我的信念。

 

我对于引导我走入学习经典的智慧之路的老师们完全心存感恩,特别是读经教育的首倡者季谦先生,不论目前读经教育中存在的种种方法问题,但我确实因读经教育才得以接触经典,这是我所深感庆幸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的价值是我所充分肯定并认同的,但如何发挥这隐沉百年的文化智慧?对于方法的建议与讨论正是为了更好的弘扬,最基本的理智认同是能够进行负责性讨论的前提。我的经历中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特殊性,不应以偏概全,作过度地解读猜测。

 

我国传统文化自近代以来,罹难重重,复兴不易,此次新京报的错误解读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传统文化与经典在当代社会的严重缺失,所以这次问题的真正责任实际亦不在于新京报,在于我们一起愿为国家、为民族的文化复兴尽一份力量的同仁们。

 

我呼吁社会媒体的同仁们共同为促进民族文化振兴努力,勿以猎奇争利的心态肆意炒作。

 

惟生8.30

 

海外读经编后按:昨日惟生同学委托国际读经教育中心负责人转告向王财贵(季谦)先生的问候。先生收到问候,也寄语惟生同学,转录如下:

 

潜心进德修业扭转时代风气

——王财贵先生寄语读经少年惟生

 

请转告惟生,没关系。一个时代要转变是不容易的。已经被破坏一百年的的时代风气要转型是不容易的。

 

这是整个时代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既不是惟生的问题,也不是媒体如何报导的问题。因为一百年来整个时代是不讲理性的、毁弃文化的时代。这个时代要转型,文化要复兴,必定要有一些先行者,先行者往往是不被了解的,甚至是会被嘲笑和打压的。在这样一个文化方兴百废待举的时代里面,纵使是做文化工作的人之间,也都会有一些不同的见解,大家都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影响比较多的人。但难免一时走得比较急,像五四运动那时的人们想要让中国转型,他们也是太急切了,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现在有些人认为我们推广读经也是比较极端。不过我们读经的推广有不同的一个心态,五四运动的那种极端是不允许其他的观念的,对其他的观念都要侮辱和打倒,而我们推广读经,即使以纯读经为劝,我们也支持其他的读经方式,甚至支持其他的国学教育,只要不互相攻击就可以。尤其从一开始推广读经,吾人就以融贯古今,会通中西为教育的目标,以道德与知识并重、内圣与外王兼备为人格的理想,所以我们的心态是比较端正开朗的。因此所有关心文化关心教育的人,本来应该是互相体谅,互相鼓励的。观念不一样没关系,做法不一样没有关系,只要能够相互包容就好,社会需要各种人才,要用各种模式培养,这也是一种百花齐放。

 

再强调一次,这不是谁的过错。惟生不要认为因为他引起这场辩论,导致一些误解而生气,那是无所谓的。读了经的人更要沉得住气,要了解时代的艰难。不必太责备媒体的误报。尤其是如果有些媒体是要故意破坏,那我们更要谨慎,要是得罪了它们,后果将不堪设想。惟生读过一点史书,要知道历史的发展是艰难的,没有历史的见识,不能够静观时变,会使历史更加艰难,所以千万不要有丝毫不愉快的情绪。我们就静静地做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前途尚远,不可浪费一分一毫进德修业的时间与精力。愿与他共勉!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