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铁骑】“首届易学与庄子文化学术论坛”学术总结

栏目:思想探索
发布时间:2016-10-01 10:50:10
标签:
孙铁骑

作者简介:孙铁骑,男,西历 一九七三年生,辽宁铁岭人。2006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2012——2014年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于白城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版专著:《内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学与宋明理学比较研究》。在《哲学动态》《江汉论坛》《甘肃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首届易学与庄子文化学术论坛”学术总结

作者:孙铁骑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初一日丙辰

           耶稣2016年10月1日

 

 

 

2016年9月23-24日,“首届易学与庄子文化学术论坛”在中原滑县黄龙山庄子书道院成功举行。“首届易学与庄子文化学术论坛”由黄龙山庄子书道院主办,滑县文化院、滑县道教协会协办。参加本次学术会议的学者有:中国安阳周易研究会会长秦文学先生;“海峡两岸周易科学交流协会”创办人兼理事长黄来镒先生;韩国申东东洋哲学院院长申东虎先生;新加坡道家学术研究院名誉院長唐庆铭先生;台湾天相玄空堪舆与命相研究中心杨博瑞先生;台湾大学教授黄易文先生;安阳周易研究会副会长杨颜民先生;北方易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翟金录先生;聊城周易研究会会长玄先昌先生;地震出版社编审商宏宽先生;中国地震局研究院徐道一先生;长白山书院监学孙铁骑先生;黄龙山庄子书道院高级顾问海涛先生。安阳周易研究会副会长陈凯东先生;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李仕澂先生。湖南教育出版社编审、《湖南数学通讯》杂志主编、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欧阳维诚先生;安阳大秦书院院长刘华庆先生;安阳大秦书院秘书长李浠萌先生;河南省人大书画院秘书长贾旭东先生等域外学者;及滑县文化研究院下属十二个单位的领导代表们,共计60余人参加了大会。

 

本次论坛共收录学术论文40余篇,涵盖了易学、道学与儒学研究中的基础学理研究、生命科学研究、文献考据研究、思想史研究、命理术数研究等诸多领域,成果颇丰。现著其要点,对本次会议论文成果总结如下:

 

 

中国文化的本质就是生命文化,《易》言“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求解性命问题,给现实生命以安顿,是以《易》为宗的儒道文化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儒家与道家都有自己的生命修炼与修养方法,但在近代以来的文化自毁中,中国传统儒道的生命修炼方法也随之隐遁了。故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兴,只在社会层面上展开理论思考,缺少切入个体生命修炼层面的可操作性研究,舍“内圣”而求“外王”,在思想进路上已经偏背了传统儒道文化的发展正途,虽表面繁荣,却内含隐忧。故须对传统儒道文化正本清源,深入挖掘传统儒道文化中的修身养性之道与具体可行的生命修炼方法。

 

本次大会论文的最大亮点就是对生命问题的关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翟奎凤教授提交的论文《道教“元神”与中国古典生命哲学》,从思想史的角度疏理了道教的“元神”概念的演化历程,指出“元神是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养生贵在养元神”。与之相应,太原学越文化负责人万靖先生提交的论文《追寻失落已久的“神”》则从正本清源的角度深入挖掘了神之本义,首先从字源学上揭示神乃是与生相关,后来才在思想史的文化演绎中逐渐被赋予了神秘性、超越性,甚至彼岸性。又根据“鞠曦易学”思想指出神在《易经》中乃为人的“形而中”主体性,人可以通过“神形中和”的内时空生命操作,最终达于穷神知化的生命修炼境界,真正解决现实的生命问题。

 

浙江工商大学王绪琴教授提交的论文《自全之道与全生文化——先秦儒道全生思想要览》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和疏理了先秦道家的老子、杨朱、庄子、管子、《吕氏春秋》,及儒家的孔子与曾子的全生观念与具体的养生方法,证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在解决生命问题价值追求上本质为一,其不同只在于以何种方式来达于修身养性的目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彭卿博士的论文《全生文化初探》则从中西对比的维度指出西方的“后现代”哲学与文化因远离了人的生命而走向终结,故当代中国文化应当反思自己已经走过的西化进路,应当思考如何复兴和重建中国传统的全生文化,以解决西方文化无法解决的现代性问题。笔者本人提交的论文《<易经>与<庄子>中的生命修炼思想之比较》,具体解释了《易经》“咸”、“艮”两卦内含的生命修炼原理,二卦都以人身取象,指引现实生命如何操作以达于生命修炼之目的。“咸”为“感”,“艮”为“止”,内感外止,止住外时空之生命盲动,感于内时空之生生流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达于生命的内时空统一,与庄子内篇《逍遥游》的鲲鹏之喻同一原理,鲲为精之喻,鹏为气之喻,鲲化为鹏即为精化为气,由北海到南溟即为取坎填离,心肾相交,达于内时空统一。在此原理之下,庄子提供了缘督、心斋、坐忘、纯素等生命修炼方法,可证儒道会通,本质为一。

 

 

《易经》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但何以《易经》会有如此地位,却自古缺少学理上的充分论证,以至思想史中仍然多以卜筮之书视之。故对《易经》的学理研究仍为当代易学发展之重要任务。但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历来解易,众说纷芸,以至自古解易之书最多,却“二派六宗,相互功驳”,没有统一认识。为了正本清源,长白山书院山长鞠曦先生在《<易>之“周”辨误》论文中指出《左传》《周礼》中所称之《周易》概指周代所传之易,而此《周易》乃有经而无传之《易》,而今所言之《周易》乃是经过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之后的经传合一的《易》,已经是孔子之《易》,不能再以“周易”名之。因为无论是以“周密”释“周”,还是以“周代”释“周”,还是以“周匝”释“周”,都与孔子作传解经之后的易理不符,故孔子作传解经之后的《易经》,只能称为《易》,而不应称为《周易》。这就在概念上厘清了《易》与《周易》的关系,不必再为《周易》何以称“周”曲委解释。

 

鞠曦先生提交的另一篇论文《易与学术之道——学术之被存在与去被存在》,通过对乾卦六爻的分析和解读,指出学者进行思想与学术研究的生命基础是“潜龙勿用”,修身自蕴,自觉以“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之精神,培育君子之德,“知至至之,知终终之”,以待飞龙在天之时,再大行其道,以利天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是由存在给出,并由存在所决定的“被存在”,而学者之使命,就是从自己生命的“被存在”状态之中觉醒过来,以自己的主体性找到“去被存在”的方法和路径。此种由对生命“被存在”性质的自觉而实现“去被存在”的学术历程表现于现实中就是君子“进德修业”,“穷理尽性以至於命”之生命历程。乾坤二卦为易之门户,天下之理统于乾坤之中,鞠曦先生据乾卦而言学术之道,为易道无所不包提供了明证。

 

中华海峡两岸周易科学交流协会理事长黄来镒先生以《易经》会通《道德经》,通过对《道德经》的经典概念与《易经》卦爻辞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易经》与《道德经》的义理贯通,证明中华文化道通为一,本源一致,其理论视角与思想进路对于现代易学与儒道会通的研究很有启发性。当代易学大家郭彧先生通过对《帛书周易》中的六则历史故事的解释证明在易学史中“以史解经”乃古已有之,并非始于南宋杨万里等人,从而《四库全书》所言之《易》“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为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的评述并不准确。这不但是对易学史认知的重新修正,而且也启发我们反思《易经》卦爻辞的义理表达方式及古人的思维方式与当代的不同,“以事喻理”恰是《易经》卦爻辞的义理表达方式,从而“以史解经”就是古人的一种经典解读方式,也证明古人具有不同于现代人理性逻辑思维的形象化表达方式与思维方式,那么当代解易就应当努力接近古人的思维方式,而不可以现代理性思维去直接裁剪古人之话语。

 

安阳周易研究会会长秦文学先生提交的论文《试论周易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文化基础》,论证了周易文化的阴阳学说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发展观、辩证法等思想进行理论奠基,可以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安阳周易研究会副会长陈凯东先生以《易经》解读汉字“一”,指出一象征天道,由一而分阴阳为二,从而具有唯物辩证法的基础意蕴,将义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融通起来,具有理论现实意义。长白山书院弟子、吉林大学中国哲学研究生梅寒根据鞠曦易学的“承诺推定法”与“六爻成效”原理系统解读了“既济”、“未济”两卦的卦爻辞,这种解读按照“动-齐-见-悦-劳-成”六个发展阶段解读一卦六爻,使六爻一体,一以贯之,为如何以当代哲学的理性思维对六十四卦的每卦六爻系统进行一以贯之的义理解读提供了可取的范例。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道学亦是中华文化之瑰宝,黄龙山庄子书道院亦是以内道外儒立教,故而道学研究亦是本次学术论坛的一大亮点。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商宏宽先生探讨了道家源流,提出《易》学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根源,夏商周三代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及历代史官的经验总结是道家思想的另两个重要来源,并详细疏理了道家思想的各个流派,对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阈上理解道家文化具有启发意义。而我们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了解决当下的问题,道学的时代性应用是必须受到重视的问题。故徐道一先生将《道德经》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论述了《道德经》中“德”的当代意义,阐述了德与道之间的关系,老子的“以正治国”本质上就是“以德治国”,在现代社会中应当将“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结合起来。黄龙山庄子书道院的刘祎梦与高明则分别从当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构建与道教《觉世经》对于当下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角度阐释了道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东南大学李仕澂教授在论文《从“立体太极图”看“三生万物”》中构建起“八卦太极图”的立体模型,非常具有开创性,以之解读《周易参同契》及老子的“三生万物”,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李仕澂教授的另一篇论文《正确认识<八卦太极图>》,详细疏理了各种版本与样式的太极图的发展历程,通过精细的分析指出其问题所在,并画出了自己的“伏羲八卦太极十二消息三十月相廿十四晷景天根月窟六十四卦圆图”,可谓精细入微,严密周全。湖南教育出版社编审欧阳维成先生也提交了对太极图画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样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太极图的发展源流,深入理解太极图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及其内在义理具有积极意义。

 

黄龙山庄子书道院刘中山长在《论中国道教的发展方向》一文中回顾了道教文化的立教与发展史,阐释了道教的生命科学对于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意义,并提出立足中原大地,弘扬道教的生命文化,以文化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展现出刘中山长济世利人的博大情怀与对家乡故土的热爱。

 

 

学术研究离不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故对思想史的疏理和研究是真诚的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廊坊儒学学会会长韩绍正先生以历史性的眼光疏理了儒家文化的大致发展脉络,已完成的历史任务及当下与未来发展方向问题。韩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发源乎道本自然的易道;经春秋乱世之礼崩乐坏,而有孔老二圣继起,再造传统;再经暴秦“焚书坑儒”而使“道术为天下裂”;汉代之后,中国历代明儒暗法,王霸杂揉,使大道不明;近代之后,更是全盘西化,大道灭矣;当今之世,必然正道光复,天下归一。这一中国思想史的脉络疏理清晰明了,亦让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坚定信心。

 

长白山书院山长鞠曦先生则从思想史的角度,在为儒家文化正名与担当的宗旨下,批判了以陈明为代表的“康党”及其所倡导的“新康有为主义”是政治化与儒教化利用儒家和孔子,是为了“使康有为的孔教论以及‘新康有为主义’为陈明的‘公民宗教’背书,深刻揭露了当代儒学复兴浪潮之下暗藏的潜在危机,让人警醒。

 

对于思想史的研究也离不开文献的考据,对于思想史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回到思想史之中进行仔细的文献分析才能正本清源,准确把握。郭彧先生考证了北宋历史上有二位刘牧,三衢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从而不是《易学钩隐图》的作者,而在三衢刘牧之前有一位彭城刘牧,《易学钩隐图》当为其与弟子共同完全的作品,可以说了断了思想史中的一个公案。东南大学李仕澂教授对老子诞生地的精细考证,刘中山长对庄子滑县故里的考证,都是本次论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风水、堪舆、命理、术数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次大会亦收到台湾天星玄空堪舆命相研究中心杨博瑞先生的《玄空三十二大卦与杨公雌雄诀由来及名人合局安全印证》,中华台北人相学会第九届理事长张志戎先生的《紫微斗数四化的应用》,台湾中华风水命相学会第九届理事长吴睿誌先生的《国际易经生命密码能量数字之磁场应用初探》,余胜唐先生的《周易哲学思想与传统风水关系之研究》与《阳宅形煞及理气煞之化解方法之研究》,及李仕澂教授的《谈谈易图的规范表达》等多篇论文。因笔者本人对这些学问皆无研究,故不能妄加评论,但对各位学者的精深学问及在各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致以深深敬意,并虚心向诸位学者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至金秋,我们相聚于黄龙山庄子书道院,参加“首届易学与庄子文化学术论坛”,亦是收获颇丰。本次论坛不仅名家云集,且提交的学术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与学术价值。刘中山长,以一介布衣,立志弘扬儒道文化,身体力行,创立黄龙山庄子书道院,并以个人力量,吸引内地、台湾、韩国、新加坡等地的海内外学者参会,举办具有国际性质的学术会议,在中国当为第一次、第一人。我们相信,刘中山长的文化事业会越来越兴旺,黄龙山庄子书道院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承担起伟大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期待再次相聚黄龙山庄子书道院,共同担当传统文化复兴之大业。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