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齐勇】《南朝儒学思想研究》书评

在诸断代儒学史的研究中,南朝儒学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作为长达几百年的魏晋南北朝儒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南朝儒学在总结两汉儒学和魏晋玄学、开辟宋明儒学的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有鉴于此,乐胜奎的学术专著《南朝儒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会在儒学思想史研究领域发挥一定的作用。

【专访】郭齐勇:“为政以德”何以成为中国治世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政治智慧。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便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作为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为政以德”深刻影响了历代执政者的治国理政实践。

【郭齐勇】怀念徐武军先生

徐复观先生(1903-1982)是第二代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唐君毅、牟宗三先生并立,鼎足为三。复观先生是湖北省浠水县人,中晚年寓居港台,但很挂念乡邦。徐复观先生的哲嗣、长子——武军先生于今年(2022年)6月28日下午在台中辞世,享年86岁。

【专访】郭齐勇:“认真、有责任心”的《中国哲学通史》

中国哲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对它进行反思的时候了。哲学仍然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之学,即是说,哲学既在大雅之堂上,又在百姓的日用常行之间。我们既要防止哲学的庸俗化,又不能杜绝哲学的通俗化。我们希望国民的哲学素养有所提升,当然首先还需要打破人们对“哲学”的教条式的理解,打破一些框框。

【郭齐勇】天人合一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建立在对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同源的体悟之上,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倡导人们对自然万物持有仁爱之心,将天地万物视作同自己紧密相连的存在,从而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提供了重要价值论参考。

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郭齐勇谈家风家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华民族的赓续传承中,“家风”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在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中国孔子网刊发系列文章,弘扬优良家风,坚定文化自信。

【郭齐勇】近50年中国哲学史研究涌现的新议题和新贡献

1982年衡阳召开“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郭齐勇和学长、同学随着导师萧萐父前往,亦随师拜访张岱年、石峻、任继愈、冯契等老先生、老前辈,并结识了他们的弟子;1980年代初,汤一介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请来梁漱溟等前辈讲课,郭齐勇作为第一班学员聆听

【郭齐勇】中外生死智慧与儒学的生死观

我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外思想家的生死智慧,并将我觉得非常好的书借机介绍,请大家分享。

【郭齐勇】重写中国哲学通史的学术尝试

作者团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深厚的学养学识,回答了“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阐明了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和特点;运用经典诠释的方法,重视“时代思潮”“范式”及其变迁。作者们的初衷是承前启后,能代表现时代中国哲学史的最高研究水平。这个目标未必能够达到,若本套哲学通史对深入发掘、探讨中国哲学的工作能有一定的推···

【郭齐勇】蒙培元先生的创见与贡献

蒙培元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家,是我很敬重的前辈学者。他的高徒黄玉顺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那就是编辑出版了蒙先生的全集,又拟召开会议,编辑会议论文集。

【郭齐勇】怀念李泽厚先生——一位同时开启两道闸门的思想巨匠

李泽厚先生的批判性对我们这些爱护文化传统、从事创造转化的学者来说具有刺激意义,即今天讲传统,不是抱残守缺的讲,而是要回应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继承李先生的思想遗产,我们在李先生那一辈人的基础上,理应更加重视经典,杜绝浮泛,扎实下功夫,力争在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创造转化方面,更上层楼,以此告慰李泽厚先生的在天之灵!

【郭齐勇】尊生明有 主动率性——王夫之哲学的特质

熊十力曾指出,王夫之哲学的特质有四个方面:尊生,明有,主动,率性。王夫之阐发《周易》经传的思想,把宇宙看作是生机盎然、永远运动的宇宙,强调自然、社会、人生之变动不居,肯定与时俱进的儒家精神。其“天地之化日新”之精神内涵的动静观、矛盾观及“乾坤并建”“两端生于一致”的宇宙观及思维模式极有价值。

【郭齐勇】《四书》的意义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或称“四子”,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无疑也是经典,它是宋代人注疏、诠释“四子”的集大成者,影响了东亚(今天中、日、韩、朝、越等国家或地区)七、八百年。

郭齐勇 主编 大型《中国哲学通史》(学术版)陆续出版

江苏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中国哲学通史》(学术版)的先秦卷、秦汉卷、宋元卷、古代科学哲学卷。这四部著作扎实厚重,装帧精美,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这套丛书中的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明代卷、清代卷、现代卷、少数民族哲学卷等六部著作将陆续出版。

郭齐勇解读《礼记(节选)》出版

由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礼记(节选)》,于2020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礼记》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典之一,本次出版的《礼记(节选)》由郭齐勇、刘依平、吴龙灿等解读,选择了《礼记》中重要的篇章段落,加以注释与点评,即透过文字典故的疏通,浅显的解释与评论,以期读者理解、把握礼乐文化的器物层面、···

【郭齐勇】从小康到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礼记•礼运》为中心的讨论

“人类命运”及其“共同体”是非常复杂的课题。人的类存在、类本质是什么?人自身怎么定位?如何分析人类不同的“共同体”与“非共同体”的存在状况?人之同类中不同种族、民族、语言、性别、宗教、文化、时代、地域的人的生存处境与诉求、命运、信仰、理想,十分复杂,其相接相处之道就更加繁复。人之类的生存与非同类的生存有密切的关联,在···

【郭齐勇】湖北学术思想史略讲

战国后期,白起拔郢,楚国东迁。秦人占领荆楚后设立郡县制,后在统一的汉代文化中,本地文化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宋代以后湖北地区的文化,已是融合了的以儒家为主的宋明道学或理学的文化。因此,不宜太过简单化地说我们只有荆楚文化的传统。当然,楚文化在两湖等地区积淀得厚一些,多一些。从先秦至今,今湖北地区的文化处在多文化融···

郭齐勇著《中国哲学的特色》出版暨自序

《中国哲学的特色》论及传统形上学的基本特征、从场有论的视域看中国哲学的特征、中国哲学及其自主性、建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反思、哲学史方法论、中国哲学研究30年的反思、诸子学的历史命运、先秦诸子的真理史观、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家庭伦理、老庄道论及其异同、儒墨的区别与争论、郭店简与孟子、先秦儒学关于社会公正的诉求、道德心性···

郭齐勇 著《传统文化的精华》出版暨自序

《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书是郭齐勇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主要内容为:中华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核心价值、关于“国学”与“国学热”的反思、中国哲学资源的当代价值、儒释道的人生智慧与心理调节、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论文化变迁中的涵化与整合、文化的比较类型学研究、文化传统新解、中国文化···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