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以地名,地以派闻”,泰州学派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流派,是历代思想史家论及阳明后学关注最多的一个学派,也是江南文化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给后世留下了追求真理、开拓创新、心怀天下、关注民生等丰富思想遗产。去年12月,在首届“江南文脉论坛”上,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
2019年江汉经学夏令营招生简章
孔子博物馆是一座为纪念孔子、荟萃孔子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儒家文化精髓的现代化博物馆。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30多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
《中国心学》
“慈善文化会讲”作为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慈善文化行动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知行合一”的“行动性研究”,推动学界与业界创建、践行、传播“体用合一”的现代中华慈善。
“敦和·种子基金”为敦和基金会公开招募项目,2014年开始实施;2015年,敦和基金会确立了发展战略,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秉持“尊道贵德”的价值观,资助“文化传承、公益支持、慈善文化”领域;据此,自2016年起,“种子基金”聚焦文化传承领域,资助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组织与研究机构。
当代儒家学者、台湾东海大学首届荣誉教授蔡仁厚先生,于孔元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五月初二日壬申即西元2019年6月4日凌晨四时许辞世,享年九十岁。
孔子有“六艺”或“六经”之教:礼、乐、射、御、书、数。或曰:诗、书、礼、乐、易、春秋;艺是古代读书人修养身心的必要途径,故称“游于艺”,但却是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基础之上。可见,艺在古代士人的教育中,始终受到高度重视,同时,乐作为艺的重要代表,是最终落实“礼”、“诗”教化的重要课业,同时,更是完善君子之道的必由···
为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了让莘莘学子深度研习儒家思想,为了汇聚优秀学术资源奉献社会,江南书院与苇杭书院、北辰青年计划于2016年1月底成功举办了第一期儒学研修营,其后携手苇杭书院先后又成功举办了十期儒学研修营。同时开展了一期经史合参班和八期经典时习班。各地学子相聚于江南,精修儒家学问,提振生命气质。
为提升青年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培养更多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江南书院拟定在2019年暑假期间,举办第七期修德习礼自新成长营。在“文化+公益+青年”的培养定位上,希冀通过本次活动,将可持续发展的青年成长机制,更好地付诸实施。此项活动定位为“修身+习礼+自新”,最后落实到个人生活之中,最终实···
活动旨在加强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选拔优秀大学生来我两院学习深造,学院将根据选拔考核综合成绩确定“优秀营员”、“候补优秀营员”及“合格营员”名单,并颁发“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结业证书。
“钦明”二字乃“由敬而明”之意,取自《尚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钦明书院以《四书》、五经、宋五子为主要课程,从事儒家经典教学研讨及相关活动,以期传续中国经典之教养,作育端悫明通之人才。
《新礼乐》创刊于2018年,由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主办,曲阜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中心、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协办。采用以书代刊形式,每年出版一辑,本期为第二辑,欢迎学界同仁惠赐稿件。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研究儒家学术,促进西部儒学研究和文化建设,推动儒家文明转化创新和普及传播。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纳通公益基金会自2013年开始在四川大学设立了“纳通国际儒学奖•优秀征文奖”。2019年度征文活动现正式启动,欢迎海内外学人踊跃参与,共襄盛举。
2019年恰逢孔子诞辰2570年,为纪念先师孔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思想,孔子博物馆、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至圣孔子基金会、韩国曲阜孔氏大宗会决定共同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优秀书画作品展”,现面向全球征集书画作品。
游学意在打破当前慈善领域与儒家文化隔膜分离的状态,提升慈善从业者的身心修养,提供与文化领域深入交流、学习合作的机会,助力各自组织和行业的发展,实现现代慈善事业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为了促进高校优秀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资源,推动包括孔府档案、南部档案、曲阜碑刻等明清以来的地方档案与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由山东省教育厅、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府档案研究中心承办
《中国古典教育评论》是汉语学界一份专致于研究、解读古典作品的教化内涵及历代思想大家教育思考的中文学术辑刊,旨在建立中文的古典教育学术园地,推进古典教育在教学与研究层面的深入开展,推进当代中国人文通识教育的深化。
这些岗位,等你来投
“慈善文化会讲”作为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慈善文化行动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知行合一”的“行动性研究”,推动学界与业界创建、践行、传播“体用合一”的现代中华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