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文版书目剪影此次英文版由Springer出版,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成果,将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做出贡献。本书的翻译由湖北大学陶然老师及其团队担纲,译事与出版得到国家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资助。
青铜鼎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由注重酒器向注重食器转变,鼎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商代至西周早期,青铜鼎成为最重要的礼仪性食器。贵族的等级地位越高,所使用青铜鼎的规格也就越高。西周中期之后,在祭祀和宴飨时配合使用鼎与簋的制度更加具体,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9月7日,由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基地”——贵州省播雅书院申报开展并获中国文化书院等单位学术支持的“贵州·中国私塾(民间儒学)古典传承教育法抢救性采录整理项目”中期验收举行。来自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的9名业内专家学者组成评审专家组,涵盖古典文献学、历史学、古代文学、教育学···
由郭齐勇教授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哲学史》,近期由商务印书馆重新校订再版。这部《中国哲学史》被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数十家高校指定为“中国哲学史”课程教材。自出版以来,本书引领了一批批学子走入“中国哲学”的殿堂,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教材”。
由中新社广东分社、中泽互动传媒联合摄制,国际潮团总会特别支持的专题纪录片《潮汕祠堂》13日起在中新视频等网络平台上线。该片还将正式登陆广东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连续两晚19时34分两集连播,并同步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IPTV落地播出。
释菜礼是古代开学祭至圣先师孔子的简约常礼,在民族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以这种古礼开学,本身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因此也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实践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德性。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精心准备,董子学院特别推出《春秋繁露》精读班。2021年9月7日下午,开班仪式在董子学院举行。为进一步提升董学研究整体水平、带动更多的学者加入董学研究队伍,衡水学院董仲舒研究院(董子学院)主动发挥董学基地的学术引领作用,积极推动董学事业向更深领域发展,以《春秋繁露》为核心文本,对董仲舒著作进行全面···
座谈会上,儒学院党委书记李平生对敦和基金会经学战略规划小组的到访表示欢迎。李平生书记表示,经学研究是儒学院古典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国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儒学院将充分调动学者资源,尽力配合完成此次调研。随后,来访小组就儒学院机构历史沿革、···
6日,2021南孔文化季·“泗淛同源”孔子文化交流活动在浙江省衢州市正式启动。古城衢州是儒学文化江南传播中心,历史上儒风浩荡、人才辈出,素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美誉。位于当地的孔氏家庙与山东曲阜孔氏家庙一道,是全国仅有的两处孔氏家庙。 衢州,是如何将“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
8月28日,江西抚州临汝书院隆重“开院”,并同期举行2021首届临汝书院高峰论坛。论坛期间,莫砺锋、朱汉民、王立新、何立伟、王立斌、邓洪波等10余位全国知名学者和文化名家,围绕书院文化的守正创新展开演讲和研讨。本次论坛以“千年学府·智敬未来”为主题,由抚州市临川区委、区政府、前行科创、中建五局主办,携手战略合作伙伴政邦智库···
数千年来,东亚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格局。中国和日本、韩国等国“一衣带水”,文化相通。在这个跨地域的历史文化单元里,有着以儒家道教佛教等为文化传承系统而形成的典章制度、诗歌、书法、礼仪、风俗、科技、文化艺术等体系,推动了东亚各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形成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文明景象。
曲阜孔氏是中国历史上极负影响力的文化世家,自孔子之后绵延两千余年不绝。孔氏后裔多能绍述祖业,克振家声,从事文化教育事业者比比皆是。清代以来,孔氏家族勤勉向学,世代传承,文风日盛,迎来了家族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孔氏后裔中涌现出戏剧名家孔尚任、经学大师孔广森等等饮誉海内外的知名人物。孔氏族人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8月21日上午,尼山大讲坛·2021名师暑期公开课七讲《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正式开课,课程特别邀请河北省儒学会常务副会长王三堂作为主讲人。各地孔子学堂、中小学、社区等广大网友通过中国孔子网融媒体平台、大众网海报新闻···
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会长李长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平生,原山东建筑大学副校长、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宋伯宁,济南市委党校副校长王旭玲,山东大学档案馆原馆长、山东大学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培平,山东大学报出版社编审王桂琴,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任雅萱,山东省···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对文化发展关系甚巨,并且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的不少国家。凡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高度关注书院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二级教授、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主编的“中国书院文化建设丛书”,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理念。《论语》自形成、传播,至今已有2300多年,在千百年流传过程中,围绕《论语》的训诂、考据、校勘等,形成了浩如烟海的《论语》文献“家族”。为更好地整理《论语》文献,7月30日,《论语文献集成》发布会暨“论语文献研讨会”在山东曲阜举行。
7月23日,“寻坊·菊林书院”在青岩举行揭牌仪式。贵州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明办原主任、贵州省雷锋精神研究会会长翟荣凯,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清、贵阳花溪区关工委副主任刘开英、贵州省诗人协会主席郭思思、上海张大千大风堂艺术中心贵州书画家联谊会副秘书长蒋晓林、贵州铁路书协主席黄绍基、贵阳画院常务副院长查晓,贵阳···
曲阜师范大学在创新传统文化发展、体现鲜明文化特色、突出地域文化优势中一直强调“以文化人”“为国弘文”的责任担当和育人理念,在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校准确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要求,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为依托涵养新文科建设。
在这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在任课教师王书华、付金才、张若甲、张延国、张明辰等五位老师的辅导下,学员们先后学习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礼记》、《诗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易经》等课程。期间还进行了两次参访游学活动:2018年5月赴圣城曲阜参拜了曲阜至圣庙、至圣府、至圣林、复圣庙、尼山至圣庙···
“社教活动”是孔子博物馆依托本馆展览陈列和丰富的馆藏文物,挖掘特有文化遗产资源和儒家文化内涵,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所开展的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博物馆普及体验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极具吸引力的内容,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广大青少年。自活动开展以来,已吸引将近10000人进入孔子博物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