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 著《章太炎与近代学术》出版暨编后记

朱维铮先生是章太炎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朱先生协助周予同先生编《中国历史文选》时,就受周先生影响,特别注意章太炎《清儒》对清代学术史书写的影响。70年代中后期,朱先生参与《章太炎诗文选注》的编写工作,并作为主要统稿人之一。该书上册文选部分,即主要出自先生之手。

【王正】《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导言暨后记

儒家道德哲学是一个由自我的内在道德主体向外逐渐拓展、逐步完善的道德哲学系统。而我们现在讨论这样一些道德哲学问题,一方面是要从学术上分析儒家道德哲学的特征和系统,另一方面也应当意识到,儒家道德哲学的这些辩论仍具有现代意义。

【张新民】本体实践世界的开显与落实——《存在与体悟》前言

任何真正具有活力而又能长久绵延的文明传统,显然都是人的有体有用、能知能行的实践行为不断创造积累和丰富发展的结果。人如果真要回归主体自我之自觉,就不能不如实体悟生命存在的价值。体悟既关涉本体,又牵联功夫,需要不断地实践,自由地在形上与形下两个世界穿梭往来,形成本体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无论深邃的人性体验或历史文化经···

梁涛 等著《统合孟荀与儒学创新》出版目录及陈来先生序言

近年以来,有关孟子、荀子思想地位及对比的文章已有不少。梁涛教授将之结为一集,这对关心这一问题的学者提供了方便,也必将促进学术界对此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周炽成 著《荀子性朴论新探》出版目录及郭齐勇先生等序言

荀子“性朴”论,是本书作者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本书是作者关于荀子“性朴”论研究的论文集,作者在本书中提出:荀子是主张“性朴”论,而非“性恶”论,“性恶”是荀子后学的主张。从“性朴”论出发,作者重新梳理和解释荀子以及董仲舒等汉代思想家与荀子的关系、荀子在汉唐时代的历史影响等学术观点。

吴震著《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出版

本书从广义的宋明理学出发,对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哲学问题进行了历史考察,以期既能“入乎”朱子学和阳明学的理论内部,又能“出乎”其思想框架,以探察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的思想意蕴及其在整个宋明时代的理论辐射力。

方朝晖著《治道:概念·意义》出版暨自序

儒家治道思想需要从儒家有关秩序的基本理念出发,才能得到较好的理解。这是因为,儒家治道基于它对于秩序——从宇宙秩序到人间秩序——的某种崇高理念。如果把治道仅仅理解为治理方式,它就变成了类似于工具的东西,从而大大降低了地位。我们应该从儒家有关秩序的原本观念出发,来完整地理解儒家治道思想。即:治道并不是为了少数人的统治···

王宁 著《餐桌上的训诂》出版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先生用传统学问训诂解读中国烹饪饮食文化,从饮食名称、烹饪原料与调料、烹调方法、炊食器具讲到文化传统,看汉语的博大精深如何诠释中华美食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看“绝学”训诂如何“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走出书房方寸之地,走进市井人间烟火。

王琦著《朱熹帝学思想研究》出版暨后记

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0年3月版

《孔子研究》2022年第3期(总第191期)目录

《孔子研究》2022年第3期(总第191期)目录

卢雪崑《孟子哲学》出版暨前言

本书以《孟子》理义为要,所论建基于扎实的文本细读之上,结合康德学说,依次第而揭孟子哲学之纲宗。作者抽丝剥茧地梳证孔孟学脉相承之理路,指出孟子的贡献在于其上承孔子言“仁”的要旨,明确提出“仁,人心也”,论明本心之能即人的分定之性,并据此进一步言“尽心知性知天”,以此确立道德的形上学之宏规。

卢盈华 著《道德情感现象学——透过儒家哲学的阐明》暨导言

本书透过儒家的描述以澄清我们个人与人格间的体验,最终旨在探究情感与价值问题。凭借检验德国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的价值理论与儒家尤其是心学[1]对道德感受的叙述,本研究将揭示儒学怎样促进对情感、价值与德性深入而全面的理解。本书将细致地分析关键道德情感(如同情-爱、羞恶、恭敬、信任)以及它们与儒家核心价值德性

【孙宝山 吴宝麟】“老话”如何变成“新词”? ——评《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

三年前,笔者拜读了方旭东教授的《新儒学义理要诠》一书,并参加了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办的新书座谈会,当时特别指出,作者将生命体验融入儒学义理的阐发当中,并非仅仅是进行学理探讨的等闲之作,并期待今后能有不受现今学术论文呆板模式限制、更加灵活多样、富有实感的著作问世。今年初,读到旭东教授的新著《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

《陆九渊全集》出版暨点校说明

《陆九渊全集》以道光三年刻本《陆象山先生全集》为底本,收录了陆九渊的全部诗文、语录,为中国思想史的重要文献。此本不仅内容全备,且附有清代著名学者李绂的批注,为其他版本所无,极具学术价值。本次整理并以成化本、正德本、嘉靖本、万历本、《四库全书》本陆九渊文集作为校本,进行校勘,则善而从。力求准确呈现陆九渊文集的原···

《走进孔子》2022年第2期出版

《走进孔子》2022年第2期目录

朱军 著《元代理学与社会》出版

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会通精神,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高峰之一。元代理学在延续宋代理学的基础上,因元朝独特的社会构成、政治形态而呈现出新的内容与特点。元代的理学家们为解决当时社会所存在的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对理学进行了改造与创新,完成了理学的官学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许石林】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你为什么眼睁睁看着故乡沦陷?

明朝人王问有一首诗《赠吴之山》:“城柝声悲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是无家客,犹自逢人说故乡。”新亭已泯,千载之下,吴之山也是一个对故乡割舍不下的痴愚之人,即使故乡已沦陷,“看君已是无家客”,但“犹自逢人说故乡”。

唐文明 主编《公共儒学》第2辑 “超越维度与淑世情怀”出版

近十几年以来,儒学的话语逐渐进入了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成为人们讨论公共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这一现象自然来自官方、学术界等多重互动,已经且仍在极大地改变着原来学院化的儒学研究范式。过去的儒学研究往往被置于中国哲学的学科下,抽象化、思辨化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而现在,儒学研究的主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中国哲学···

《孔子博物馆藏珍贵古籍图鉴》出版暨序言

此书收录的古籍为孔子博物馆所藏,并均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共计62种。在编排次序上,依据中国古籍传统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每部分按照入选《珍贵古籍名录》的时间排序。每部古籍,一般选择图片1至5幅,以正文卷端为主,或其他反映本书特征的书影,如书名页、序跋等。这些珍贵的古籍体现了···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