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绪波】先秦儒家眼中的生死与鬼神

魂、魄观念是先秦儒家对于生死的最基本认识。按照古人的解释,人呼入呼出的气叫作魂,耳聪目明叫作魄。由于魂所具有的这种气多具有神秘性,故后人往往称之为神魂;魄所具有的耳聪目明等感官功能则多与人的身体相关,故后人往往称之为体魄。神魂与体魄,也就是我们当下所讲的精神与肉体。人活着的时候,魂、魄具在,将死之时,魂气离开···

【曹树明】张岱年先生的张载研究

张岱年的张载研究贯穿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以哲学史方法论的演变为线索,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针对张岱年对张载的唯气论或唯物论的定位,其后的学界或继承发展,或批判质疑,或另立新说。此种研究进路的多元化格局能够从多个维度展现张载哲学的不同面向,是值得提倡的。

【林安梧】“生生哲学”与“存有三态论”的构成——以《易传》为核心的哲学诠释

就《易经》哲学的脉络而言,回到存在本身,是从“存”讲“在”、从“屯”讲“生”。“存在与价值的和合性”优先于“思维与存在的一致性”。存在不是静态的被确立,而是动态的生成,更重要的是人的参赞化育。“生生哲学”的智慧亮光将会为现当代哲学带来更多的实存反思,迎向“文明互鉴”下的哲学交谈。由此,我们可以体知生生、契入存在、启动觉性、迎···

【余治平】早期中国嫡庶之分与宗法制度形成——基于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的哲学反思

把血缘关系上升到一种天定法则的高度予以确认,等于在为“亲亲”之制建构可靠根基。以嫡系长房、长孙为大宗,血缘正统可靠,是“百世不迁之宗”,秉承先祖恩德最隆最多;而以庶子系统、旁支所出为小宗,是先祖余泽播撒。“五世而迁之宗”要求小宗超过五世则剔出丧服范围。“大宗维翰”而具有核心地位,“宗子维城”则能够起到拱卫、守护作用。

【郭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新释 ——兼论《系辞》的宇宙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意是乾坤形成,其抽象、超验的方面叫做“道”;乾坤形成,其具体、经验的方面叫做“器”。前者指存在于乾坤的次生易,即易道;后者为乾坤的物质存在形态。因而,将“metaphysics”译为“形而上学”是一场基于误读的误会。

【赵金刚】气化的世界与中国古典宇宙图景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范畴,中国传统宇宙观从对气与世界万物关系的理解出发,以气为基,描绘了“一个世界”的整全图景。《庄子》所谓“通天下一气”,展示了中国古代“此世一元观”的哲学基础,在这一世界图景当中,没有主观和客观的对待,没有自然与社会的二分。宋代及以后的思想家同样强调“一个世界”的重要性,朱子同样是在“气化的···

李春颖 著《张九成哲学研究》目录暨张学智序言

李春颖的这部《张九成哲学研究》是在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用功夫反复修改打磨而成。该书对张九成著作《横浦文集》《孟子传》《中庸说》《横浦心传录》《横浦日新》等搜罗无遗,将其思想细分为气论、性论、心论、格致论、德福论、经典解释之特点及儒佛关系等,引述充分,阐发深入,使张九成各方面的观点及其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呈现。

虞万里 主编 王天然 编著《蜀石经集存》(五种)出版

蜀石经肇始于后蜀广政年间(938-965),蜀相毋昭裔在成都主持将儒家经典刻石,共计十种:《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左传》(前十七卷)。《左传》后十三卷入宋刻毕,北宋皇祐(1049-1054)、宣和年间(1119-1125)又分别补刻《公羊》《穀梁》及《孟子》。

【杨富荣】《孔子家语·五仪解》解读及时代价值

最近几年,有个词非常热,叫“国考”,即指每年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

【王云路】古今一理:《论语》中几个常用字词的辨析

孔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天两千余年,而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它所使用的语言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是佶屈聱牙、生涩难懂,还是明白晓畅,人人可知?

【龙骏峰】潕溪文脉

潕溪书院位于吉首市东门坡鳌鱼峰上,由苗族大儒、明代苗族教育家吴鹤于正德年间创建,迄今有五百余年历史。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有过三次扩建,湖湘名士龙昇明、胡师谦等曾任山长,民国湘西知名学者陈庆梅、石启贵等曾在此任教。潕溪书院是汉文化教育在湘西民族地区传播,以及湘西人民主动融入国家发展的珍贵历史实物见证,在促进苗···

【吴双江】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王船山?

一块“顽石”,开出了夺目的思想之花。“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过去,众人皆知陆九渊、王阳明。被“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之语所震撼,被阳明的“良知”所感染。

[宋]张载 撰 刘泉 校注《横渠易说校注》出版

本书校注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徐必达辑刻《合刻周张两先生全书》卷九至十一《易说》为底本,以明嘉靖十七年(1538)吕柟刻本《横渠先生易说》、万历四十六年(1618)沈自彰《张子全书》所收《横渠先生易说》等为对校本,以《易说》清代其他版本、宋代集注类《易》著及《张载集》等今人整理本为参校本加以点校,对《易说》中的疑难···

【张逸云】拂去纤尘的莼湖之光

万物灵性隐匿的冬日,我站在天地相接的莼湖岸边。湖面开阔,静如卧镜。透过细密动荡的波纹,竟然发现了莼草的影子。

【蔡勋建】回望当年书声琅

沱江书院地处岳阳市华容县,其前身是龙峰书院。龙峰书院在华容县圆觉寺旁,光绪二十三年(1897),知县刘朝焜将其迁至黄湖山南麓,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县狄兰标在县署东辟地创修,易今名。后倾圮,1996年原址重新修复。

【徐秋良】昭彰湘潭 文运绵长

昭潭书院位于湘潭市。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知县方伯始建。乾隆八年(1743)知县李松增建学舍5斋,置学田415.5亩。书院在清代曾辉煌一时,与湘潭文庙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学体系。目前,书院被保护修缮利用,成为湖南科技大学的一部分。

【沈小洁】万古楚骚,永不凋零 ——汨罗江畔的屈子书院

“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目睹楚国危亡,痛不欲生,遂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在此投江殉国。”

【余三定】岳阳金鹗书院:薪火相传今归来

金鹗书院位于岳阳市中心的金鹗山上。《巴陵县志》载,金鹗山面洞庭湖而襟带邕湖(即南湖)及近郭诸山,湖光山色互相掩映,为“灵秀之区”。唐代诗人张说诗云:“云间东岭千重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颜雨欣】荆楚古邑的千年斯文

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市西山山腰,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被正式命名为渌江书院。书院分为三进,由头门、讲堂、内厅、斋舍组成。渌江书院是清代书院全面大发展时期的产物,为较为全面地考察清代县级书院的发展演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