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明德”论语研读书院时,我以为不过是逐字逐句解读古籍,却未料哲学专业的杜老师,竟用跨学科的视角为我打开了理解传统文化与教育初心的新窗。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这场相遇恰似一场温柔的启蒙,让我在《论语》的智慧与《马原》的思辨中,读懂了“教书”与“育人”的深层联结。
11月1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儒学与企业管理委员会主办,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承办的《大道知行——国际儒学联合会系列讲座》(第四辑)新书首发式暨系列作品研讨会在浙江绍兴举办。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教授学者讲传统文化,培育企业家智慧品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相关单位代表参加活动。
2025年11月1日,浙江省儒学学会四届四次理事会在秋意正浓的余姚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浙江省儒学学会主办、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协办,学会领导及各理事、团体会员代表线上线下齐聚,共襄盛会。
2025年11月1日晚,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曲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孔子文化研究院、音乐学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承办,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策划的“2025古典学讲习系列活动之洙泗弦歌:礼乐文化传习与展演”在曲阜师范大学西校区音乐厅举办。
百年之间,儒教式微,学术西化,政治失道,纲常不明,信仰无归,制度无本,天下士心忧痛而莫知其途。蒋子盘山先生有感于斯,以一己之力,匡扶斯文,迄今已三十余载。先生长居山林,拒浮名,修身著述,教化来者,构建儒教信仰之体系,发皇王道政治之精神,实开近代儒学重建之新篇章。
一部小说成就一门学问的,似乎惟有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为“红学”。一幅画卷成就一门学问的,似乎惟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为“清明上河学”。
十一月初的雁城,空气里浮动着木芙蓉的幽香。登上回雁峰远眺,那条北去的湘江变得格外澄澈,流速也仿佛慢了下来,像一位哲人在静静地思索。胡国繁先生,湖南王船山故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负责人,致公党衡阳市委宣工委主任,长期致力于船山思想宣讲的科普专家,带着他研究二十多年的成果来到这里。
关于王船山哲学研究,学界曾经流行一种说法:王船山哲学思想长期湮没不彰,直至清末民初约300年后其才“被发现”。
在中国家训文化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宋代无疑是一个成熟且璀璨的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家训著作,南宋学者袁采所著的《袁氏世范》,堪称继《颜氏家训》之后的又一里程碑。
为政者是国家管理者,他们的能力、品格、素养等会对国家治理直接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政者如果能够具有君子的修养,那就会对国运民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高瞻远瞩,给人指点迷津,大都受益匪浅。我理解如此高屋建瓴的话语,应当包含以下几点含义。
乾隆四十五年(1780),翁方纲与丁杰商议聘请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画一幅郑玄像(《复初斋文集》卷十二《送顾文子进士归兴化序》)。
景初元年,魏明帝在高堂隆等人的建议下更张汉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礼制改革。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重新建立一套祭祀天地的礼仪制度。
宋儒朱熹曾参与集议宋宁宗服丧之制,因“无文字可检”仅以礼律人情大意答之,最终未能面折胡纮。朱熹归家翻检经书,读到《礼记·丧服小记》孔疏中郑玄“天子诸侯之服皆斩”一语,方才肯定己说。
中华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这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极为明显。
常建华教授主编的八卷本《中国宗族通史》,由南开大学中国史研究中心的专兼职学者耗时十年完成并出版,是十年磨一剑的学术力作,将中国宗族史研究提升到了新高度。
在收到这套《中国宗族通史》之后,我基本上把每一卷都通读了,虽然不是精读,但还是受益很多。我们以前研究宗族史,通常只做专题的和断代的研究,学术视野比较局限,难免有许多知识的缺环。
2025年11月1-2日,“2025衡水·董仲舒儒家思想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10月31日至11月2日,“传统书院与当代大学教育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书院学会2025年年会在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韩山书院举行。
2025年11月1日晚,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曲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孔子文化研究院、音乐学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承办,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策划的“2025古典学讲习系列活动之洙泗弦歌:礼乐文化传习与展演”在曲阜师范大学西校区音乐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