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开幕式在江苏省丹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隆重举行。
近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印发《关于成立孔子学堂的批复函》,准予山东省鲁宁监狱、济南市儿童福利院等92个单位成立孔子学堂。至此,孔子学堂自创办以来已突破4000家。
传统书院的活化与新型书院的蓬勃发展,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重要载体。
岭南文化作为原生性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产物,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
2025年7月7日,“相邻、相通、相融:东亚历史与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外国语学院、历史学院以及韩国仁荷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旨在通过中韩双方学术交流与研讨,共同推动东亚历史与人文学术研究交流与发展。
2025年7月5日,《现代哲学》创刊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锡昌堂举办。本次研讨会以“现代哲学与现代化”为主题,聚焦哲学学科前沿动态与学术交流平台的时代使命,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2025年7月6日,由现代哲学杂志社、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现代哲学》“经学与中华文明”专栏工作坊(第二期),在中山大学锡昌堂103讲学厅举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三十名学者齐聚一堂,展开深入研讨。
13日,第二届中华民族家风家教传承发展展览会在珠海开幕。本届展览会以“华夏千年家风·中国家教航灯”为主题,展区面积约10000平方米,通过珍贵历史文物展示与高科技互动体验相结合方式,让观众得以“触摸”历史,亲身感受家风文化的深厚底蕴。
“礼乐教化——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9日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展期至10月12日。展览以“礼乐教化”为核心主题,系统梳理与展示绵延两千余年的孔庙祀典文化。
2025年7月2日至3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的“新孔学与子曰文献”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成功召开。
非常感谢杜老师的邀请,使我有机会来参加这部书的出版座谈会。
6月30日,上饶师范学院第九届“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暨“朱子文化在书院”田野调查活动圆满结束。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上饶师范学院14名学生在朱子学研究所副所长胡荣明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上饶市信州区、铅山县、弋阳县、婺源县、德兴市,九江市庐山市等地,围绕“朱子文化在书院”主题,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调研和座谈交流,深刻感悟中华优···
7月7日,“《国际儒藏•韩国编•礼记卷》编纂与新时代国际儒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与会。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国际儒藏》总编纂张立文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主持。
7月8日,“孟子学堂”“孟母学堂”揭牌仪式在济宁为己塾书院举行。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先生及夫人杨颖女士,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袁汝旭,孟子研究院研究员、济宁为己塾书院创办人赵永和为学堂揭牌。
当讨论现代语境中的儒家思想时,学界常有人指出,孔子的诸多理念与古希腊哲学存在深刻共鸣。得出这一结论并不令人意外——两大传统思想均萌芽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在轴心时代的文明沃土中同步孕育。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下简称《陆疏》)是三国吴人陆玑的一部诗经学研究著作,该书突破汉儒关注名物人文意义的传统,开辟以考据名物治《诗》新途。
本书脱胎于在北大开设的儒家政治哲学课程,经三四年的沉潜而完成,《儒家政治哲学大纲》聚焦于儒家政治哲学中诸多核心范畴,对天/天道、王道/霸道、大同/小康、世袭/禅让、那县/封建等关键词做了长镜头式的全景厘清,通过制度史和观念史的视角,在古今中西的背景下考察历代思想家如何证明这些制度或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与平等、···
7月9日上午,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7月8日,“陈来书屋”学术茶座启动仪式暨陈来先生学术讲座活动在孟子研究院成功举办。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先生及夫人杨颖女士,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袁汝旭,党委委员、副院长赵龙、毛景卫,邹城市委宣传部、邹城市委党校、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邹城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邹城市融媒体中心有···
历史上的鲁国,是周朝分封的姬姓邦国,疆域主要在今天的山东中部和南部。鲁国是周礼的忠实践行者,鲁国人孔子在继承周礼的基础上,提出“仁”的理念,成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什么力量推动“礼”在鲁国生根发展?孔子为何会频频梦到周公?孔子和老子之间又有过怎样的风云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