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被称为“田园诗派之鼻祖”,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陶渊明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躬耕田园,这种清高耿介、勤劳朴素的品格与其家风熏染是分不开的。
圣地学府喜迎八方学者,斯文在兹共话青年发展。为进一步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共话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与担当,9月17日上午,尼山世界青年论坛学术交流活动在曲阜师范大学举办。
近日,由北京阳明书院、阳明文化(贵阳)国际文献研究中心研编的《王阳明诗集全编》《跟王阳明学修心》正式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两部著作由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阳明书院院长、阳明文化(贵阳)国际文献中心理事长连玉明主编,是王阳明诞辰550周年的献礼之作。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曾汎览过许多清代学术史著作,如江藩的《汉学师承记》、方东树的《汉学商兑》,以及名重一时的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对清代学术抱持着极大兴趣。当我读完这些著作以后,隐然觉得学术思想的喧阗、热闹似乎只是集中在一小部分人身上,绝大多数的普通士人是不关心的,这一问题一直盘桓在我的脑海,不知如何下手···
9月6日,“正己讲坛”第四讲在安吉书院举行,河北省儒学会常务副会长王三堂先生以《从容中道的境界值得一生追求》为题,为到场参与者和网上听众深入分析解读中华传统文化里的“从容中道”人生处世智慧。
几十年来两岸中华文化是此消彼长。中国台湾地区一度兴起了复兴中华文化运动,但现在的中国大陆地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的程度超过了中国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在台湾更多表现在百姓的生活内容与生活样式上。在大陆则更多表现在朝野大力复兴与弘扬上。台湾去中国化,大陆是再中国化。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白鹿洞书院,唐代诗人王贞白写下这句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名句。历经千年文脉传承,如今的白鹿洞书院依然书声琅琅。
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是中国文明繁盛、转型的时代,这意味着孔子自始即面对诸种文明形态,既有纵向的三代文明,也有横向的邦国文明。孔子的文明观即体现在如何看待和判定这些文明形态。
《武经七书》是对七部兵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由宋神宗时期武学博士何去非等编纂。之后,《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长期流传,出现了众多注本,明代王阳明评注、胡宗宪续评本即为其中之一。该书因流传不广,不为当下读者熟知。
前日讲座,分享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文化。听众对讲座中提到的大雁文化很感兴趣。
我们现在考察一个时代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平民生活水平,通常会采用人均GDP的数据。不过,如果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是古代呢?比如800年前的宋代。
《春秋》是史书、经书、政书、礼书、刑书、宪书云云,知之者夥矣。《春秋》之为“王书”,则须作必要的说明,而其要有三
孔子删定《尚书》,以“二帝三王”为典范。二帝即尧、舜,三王则是大禹、商汤和周文王。孔子把这五位君王的天下治理,视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峰,故称之为“圣王”。由圣王之道开创出来的治理秩序,则称之为“王道”秩序。
孟子最早提出“创业垂统”的说法。孟子说:“昔者大王居,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创业垂统的开国君主也被成为“创业之君”。。而“可继”就是“继体守文之君”(或“守文之君”)。此后“创业垂统”“创业”不断出现···
再有十来天,全国各地的文庙、儒学社团和书院,将要迎来一年中最为重要的大事,那就是祭孔。最近几年,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呈现出勃勃生机。而祭孔活动,从一开始的不被了解,到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爱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们越来越习惯并期待9月28日这个神圣···
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为倡导尊师重教,遂溪县在孔子文化城隆重举行癸卯年遂溪孔庙祭孔大典,通过庄严的礼仪恭祭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真诚表达对先师的缅怀追忆之情。
纪念至圣先师,赓续北岳文脉。9月28日上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诞辰2573年之际,浑源州文庙活化利用启动仪式暨祭孔大典盛大举行。
近日,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陈霞新著《曲阜碑刻视域下的孔子与历代中国》由齐鲁书社出版。本书是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成果,列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这是洙泗学人推出的又一部学术成果。
本书是《岭南学术思想丛书》的一种。菊坡学派是南宋增城人崔与之和弟子于潜人洪咨夔、弟子番禺人李昴英开创的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儒家学术流派。本书分“史”“论”两个部分。“史”的部分,叙述菊坡学派代表性人物崔与之、洪咨夔、李昴英及其流派历史,赏析经典;“论”的部分,分析其思想特点、与其他学派的互动、对当时政局的影响,以及对岭南···
宋神宗熙宁三年,有一个叫唐坰的大名府监当官,在“青苗法”备受攻击之时,向朝廷提了一个建议:“青苗不行,宜斩大臣异议者一二人。”竟然请诛韩琦,借此扫清变法路上的障碍。幸亏那是宋朝,如此极端的意见不可能为朝廷采纳,不过他刻意要表达出来的拥护变法的拳拳之心,显然已引起神宗与王安石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