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绳记数”到“书契刻数”,从“文字记数”到“算筹记数”,远古先民的数思维逐渐从形象走向抽象,逐渐从符号走向逻辑。数思维是古代先民从数与数度之维认知天地万物的一种思维范式,其中贯穿着认识论、宇宙论和价值论的理论路向与历史逻辑。宇宙无穷,盈虚有数。数是超越的、理念的,又是具体的、量化的;从数绎出数目,数与数目成为远古···
因圣人之文以求圣人之心而明天地之理是朱子有关为学的基本构想。朱子以四书学为核心的经学体系与这一为学构想紧密相关,这一为学构想具备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也正构成了朱子经学的基础。从理论上看,这一基础成立又至少需要两方面的条件:首先是圣人曾有以语言文字传心的事实,经典可以被视作圣人之心的承载者;其次是圣人之心与圣人之文···
2023年6月3日至5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哲学中的体用问题”工作坊在蒙民伟人文楼211室顺利举办。工作坊邀请到了校内外的多名专家学者,就中国哲学中的体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何谓中国智慧?这是一个颇难回答的问题。虽然已经有诸多哲人进行了精彩的论述,比如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就认为中国哲学具有“合知行,一天人,同真善”的特色,这样的论述对于认识中国的智慧是大有裨益的。但是,“何谓中国智慧”这样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继续阐释的巨大空间。
先秦儒家的君子理念并非凭空产生,其渊源有自。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官学下移是推进先秦儒家君子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研究状况而言,学界对官学、私学关系下的君子观念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并未足够重视。实则二者紧密相关,私学并没有完全抛弃官学的教育理念、目的和方式,“君子”是联结二者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悌德与孝道往往相提并论,被认为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德行。关于孝道的重要性,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理解与认同。在中国人看来,爱、敬自己的父母,既是出于人的天性,也是一个人所当然应该做的。
进入老龄化时代涉老话题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尊老、养老已成社会共识,相比之下,对老的品性、老的需要、老有所为等问题关注度较低。事有不明问道于智,两千多年前孔子对老就有许多思考,尊老、崇孝之外,《论语》中有好几条关于“老了如何”的解说,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位古代智者当时表达的意思,能给今日人们的相关思考及应对贡献多少伦···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同年8月,《人民日报》刊发《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提出“国学的再次兴起,是新时期文化繁荣的一个标志”,并呼唤名家的出现。
在《论语》中,存在一系列有关儒家人格的词汇,如“圣人”“仁者”“君子”“贤人”“成人”“善人”“士”等,学界惯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等级,几种划分都将圣人看作儒家的最高人格,也一致认为“君子”离“圣人”还差两步。与之不同,安乐哲认为“君子”离“圣人”仅有一步之遥。他的理由是,君子与仁者一样都具有政治和道德的双重含义,两者可以互相···
古人使用干支纪年月日时,天干就表达了天地之间阴阳五行按照木→火→土→金→水→木→……顺序的循环主导,地支则体现了该天干所处的时空定位,或者说该天干赖以施展的平台情况(此时易学术语称为受生、得地,或受制、不得地,等等)。从而,干支纪时的方法不是随便安排的,而是一套精妙、成熟的理论体系的产物。
本文着重在四个方面比较和讨论洛克古典自由主义与先秦儒家(孟子)的政治思想的异同,这四个方面包括道德伦理和自然法、人性论、自然权利,以及政治合法性。先秦儒家与洛克为代表的西方古典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比性和相似性,洛克的古典自由主义可以作为先秦儒家政治与西方现代政治文明的融合与会通的起始点。
在新时代的传统儒学当代演化的理论进程中,还需要找寻能够凝聚传统儒学当代化之基本共识的实证材料与理论坐标系,进而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在对儒学进行理论重塑的基础上开辟一个传统儒学当代化的新境界。
孟子“可欲之谓善”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命题,它揭示了意欲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揭示了意志自由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欲”意味着自由意志;但主观的意志自由并不等于客观的社会自由,前者需要在实际的意志行为中才能实现。而“可”则确定了实现意志自由的条件,即符合社会正义。
在中华文明赓续传承中,儒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中,在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台湾与大陆之间同文同种,血脉相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属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是「两岸一家亲」、「两岸同属一中」、两岸完全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强大历史基础和共识来源,是任何台独分裂主义和外部干预主义无法真正对抗和隔断的。
“三代”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是指夏、商、西周,秦以后也开始包括东周,并且一直沿用下来。“三代”所创造的高度文化成就受到了处于思想交锋中先秦诸子的追捧。
儒家慎始。经书开篇,大都寓意颇深,统摄全篇,如《诗》之《关雎》、《书》之《尧典》、《易》之《乾》《坤》。至于《春秋》为何自鲁隐公开始,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11年,清华简《系年》的公布,为解开这一谜题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和新的视角。《春秋》始于隐公,实是源自西周末期“二王并立”开启春秋各国乱局,霸权迭兴,孔子···
25日晚,第五届中国·朱子故里“文脉奖”颁奖大会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考亭书院举行,海峡两岸200多位嘉宾与会。
“参礼者入堂,吉时到,启礼,擂鼓、鸣钟、击磬……”26日,来自港澳台20多所高校的60多名师生身着祭祀服,在“朱子故里”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南溪书院司礼官指引下,一同参加祭拜朱子典礼。
7月21日,中华民族家风家教传承发展展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出席活动,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孔子研究院原副院长孔祥林应邀参加展览会并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