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书院,其命维新 ——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谈书院文化

暑期。刚踏入岳麓书院的大门,就汇入熙熙攘攘的游客队伍中了。游客有各个年龄段的,引人注目的是孩子们的研学团队,他们眼睛里闪着新奇而渴慕的光。

【陈仁仁】岳麓书院大门联解义

据统计,我国历史上存在过大大小小书院七八千所,其中著名者有所谓四大书院之说。尽管“四大”之所指说法不一,但岳麓书院总能名列其中,足见其在古代书院中的地位。而古代著名书院中,只有岳麓书院成为现代大学——湖南大学,继续发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功能,故有千年学府美誉。

【祝浩涵】朱熹的经典意识

重视经典,以经典注释来表达思想是中华传统学术的显著特点。朱熹对中国传统学术影响深远,其经典意识既鲜明体现了中华传统学术的这一特点,同时又深刻参与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发展与塑造。探究朱熹的经典意识,对加深中国传统学术发展脉络、话语体系、自身关怀的哲学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曹树明】《中庸》两称“仲尼”考释

传为子思之作的《中庸》,在朱熹所订第二章和第三十章,两次直呼“仲尼”。这一现象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学者的关注。

(清)庄存与 撰 辛智慧 笺《庄存与尚书诗经学三种笺》出版暨前言

《庄存与尚书诗经学三种笺》包括清代著名经学家、常州学派首创者庄存与的《尚书既见》《尚书说》和《毛诗说》三种著作,庄氏关于《诗》《书》二经的阐发说解,也全部见于此三书中。庄存与曾自称“生平于《诗》《书》之学最明”(庄绶甲《尚书既见跋》),可见三书在庄氏心目中较为得意。与乾嘉长于求是、短于风议的学风不同,三书不斤斤···

杨泽波 著《性善之谜:破解儒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全二册)出版暨序言

复旦大学杨泽波教授以孟子研究名世,这一部《性善之谜——破解儒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杨先生孟子研究的总结。本书共收文章三十七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伦理心境”的概念,对良心进行哲学诠释;二是创立三分法,打破以往理性、感性二分法,创立欲性、仁性、智性三分法,进而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三是以价值选择关系为···

【许石林】有人问:怎么看陈丹青、王朔等等名人骂孔孟儒家?

陈丹青、王朔等嘴上骂儒,但他们为人却不失朴素的正直,其实怀有儒心儒德而不自知,也就是说,陈丹青和王硕身上的“含儒量”不低。这一点,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也说不清。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王杰】明代的“居官七要”说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繁荣的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对百姓疾苦有着刻骨铭心的经历,对贪官污吏更是深恶痛绝。居官要清,为民造福,体现在“居官七要”说里。

韩国成均馆大学崔英辰教授学术报告:如何论证心善——18、19世纪朝鲜儒学对心之善的···

2023年7月16日下午,韩国成均馆大学崔英辰教授接着就“如何论证心善”这个话题,以朝鲜洛论学者为中心,讲述18、19世纪朝鲜儒学对心之善的论证。

韩国成均馆大学崔英辰教授学术报告:如何论证心善——孟子和朱子对道德心存在的论证···

2023年7月16日上午,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家星教授邀请,韩国成均馆大学崔英辰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A803为大家带来“如何论证心善——孟子和朱子对道德心存在的论证方式”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许家星教授主持,中山大学赵甜甜副教授担任翻译,南昌大学田炳郁教授和韩国外国语大学洪性敏教授作与谈。报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吳笑非】井田、公田、私田

《公羊傳》:古者什一而藉。古者曷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頌聲作矣。

亚里士多德与儒学比较研究论坛在希腊举行,杨国荣教授应邀出席

2023年7月3-8日,The Aristotle–Confucius Symposium on Ethics for the 21st Century在希腊名城Athens(雅典)与Thessaloniki(萨洛尼基)举行,会议以亚里士多德与儒学的比较研究为主题,同时涉及更广意义上的中西哲学关系。

【程苏东】先秦两汉文献整理新趋向与文学研究的深化

近年来,先秦两汉文献整理取得不少新成果,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向。对这一趋向进行梳理,无论是对古籍整理事业,还是对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都具有一定意义。

【梁秉赋】当代新儒家与新加坡的结缘

“当代新儒学”有意思之处,即在于像是一支异军突起于孔子之学正处于四面楚歌之际。此或亦可视为历史的吊诡,儒学是在就快被置之于死地的时候,复为人们发见它其实可以成为中国文化抗御西方现当代文明强大冲击的定海神针。

【顾涛】礼法断层在近代的发生学——兼论礼与法的接轨

传统的“礼”与现代的“法”之间,经晚清修订新律引发的礼法之争,直至五四反礼教思潮前后二十余年的剧烈震荡,断裂为一道鸿沟。严复在1902至1913年间所译孟德斯鸠《法意》,提供了从观念史角度审视的一个典型标本。在孟德斯鸠“礼学四分”的类型学框架基础上,严复最终将“礼”从“法”的概念中割裂出去,形成“法制”/“礼俗”两分的理论框架,构···

【儒家邮报】第389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4年〔耶稣2023年〕7月20日邮发

【洪晓丽】从“阴阳”到“德刑”——董仲舒德主论的建构与证成

通过天道阴阳与《春秋》经典解释学,董仲舒从三个逻辑向度建构与证成德主论(“德主刑辅”):在“阴阳—德刑”向度,将阴阳关系调适为“尊卑”“贵贱”形态,为德刑的“主辅”位置提供本体论根据;在“阴阳—经权”向度,将宇宙真理借《春秋》大义转化为历史时空中的可操作性原则;在“经权—德刑”向度,论证德的优位性及其实现方式。

【黄玉顺】从“生生何谓”到“生生何为” ——《系辞传》“生生”的原初观念与当代转化

讨论“生生”观念,不能脱离其原初文献依据,即它在《系辞传》中的原初涵义,亦即“生生何谓”的问题。然后才是“生生何为”的问题,即“生生”观念在当代哲学语境下转化的可能。就其原初涵义来看,“生生”观念乃基于“生”观念,而“生”是说的形上存在者“天地”的活动;因此,“生生”是说的形上存在者“天地”的运行。就其转化可能来看,可将“生生”观···

李嘉妍 著《从飨宴到丧祭:两汉至宋元墓葬家居随葬组合研究》出版暨绪言、后记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千年,始终保持独特的文化核心从未改变。这一文明的延续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对身后世界的想象与地下住所的营建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墓葬是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极其重要又受到学者广泛关注的物质载体,是反映中国古代社会面貌的有力证据。埋藏的有意性也促使其能够较好地呈现出时人的灵魂观念与宗教思想,并在特定的···

【吳笑非】《孟子字義疏證》非漢學而近時學

《孟子字義疏證》:問:古人之言天理,何謂也?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凡有所施於人,反躬而靜思之,人以此施於我,能受之乎?凡有所責於人,反躬而靜思之,人以此責於我,能盡之乎?以我絜之人,則理明。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