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句乃是全篇的宗旨所在。它以《周书》等所见的周文理想政治之传统为依据,提炼出儒学最高的实践理想。就其古义而言,“明明德”是在政治领域中显明其光明之德,亦即行明德之政。明德之政,除了恤民怀柔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选贤任能。行明德之政,即亲民、安民的过程。
两汉之际,人们进一步丰富了这套易象体系的内容,赋予其自然哲学的内涵,并通过发明种种象数体例来完成这套易象体系的逻辑框架。魏晋之际,王弼通过对汉代易学的反思,发掘了这套易象体系之本——“大象”,认为可经由象而直契大道,将这套易象体系视为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
蒙培元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国心性论”,将中国传统哲学的儒家、道家、佛家等都归入“心性论”,这是一个独创的观点,既归纳了各家心性论的共性,又特别强调了儒家心性论的特性。“中国心性论”是当代哲学“情理学派”的产物,涉及“新理学”、“情感儒学”、“生活儒学”,以及“自由儒学”“心灵儒学”等。
《孟子与早期中国思想》基本上是对《孟子》文本细致的分析性研究,侧重于分析孟子伦理思想中的关键术语和相关观念以及该书的主要章节。同时,本书在先于孟子的知性氛围和孟子时代的语境中寻求理解孟子的伦理思想,所以包括诸如孔子、墨子、杨朱、告子等思想家的讨论在内并参考《庄子》《管子》等文本,其目的在于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逼···
柳诒徵先生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1]宋政即士政,一语揭示了宋代政治的本质。这是从汉唐时期的“尊经”发展到了宋初的“尊士”,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进步。
本次会议旨在构建二十一世纪中国《春秋》学共同体,推动《春秋》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传承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经学传统,开展高水准“返本开新”型学术研究,开掘经典文本的当代价值,引领现代学术与思想体系的建构。
传统政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对官员的道德修为和职业素养的重视。谈到中国古代政德文化,周朝六廉制度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该制度也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首次系统地提出考核和衡量官员的标准。《周礼·天官》对周朝六廉制度有着记载:“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
敬事而信,出自《论语·学而篇》,原文是:“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具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治事并有诚信,要节约财用并爱护人民,要根据农时来使用民力。“敬事”代表严肃的治事态度。在孔子看来,严谨认真地对待事情,以身作则,才能够使人信服。
先秦圣哲历经数代锻冶,创构《诗经》《楚辞》《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老子》《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观照宇宙、社会、人生的文本。它们是先民文学智慧的结晶、后世文学思想运行之基轴和腾跃的跳板,决定着中国文学发展方向、性质和特征,是积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诗经》作为六经之一,历来备受尊崇,对它的图像表现很早就已经出现,目前所见较早的记载是东汉刘褒作《云汉图》《北风图》,晋明帝司马绍作《豳风七月图》等。不过,历史上的《诗经图》大都以单幅或组图为主,只有南宋和清代分别出现了两种《诗经全图》,成为《诗经图》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
6月30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的首次新哲学讲谈会在山东大学知新楼A座1708室举行。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讲席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杨泽波为主讲人,做了题为“阳明心学仍是一偏——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阳明历史地位的重估”的报告。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描述的就是孝文化。这次‘来到孔子后人的家里做客’,感觉很奇妙。”5日,在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孔氏南宗家庙,香港青少年伍柏陶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从宏观视角观照儒学,导致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这样一来,儒学的整全性就丧失了,其对社会、人生的意义也就被消解了。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从微观性的社会基层组织的角度加以审视,就会发现一个以往被漠视的事实:家族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始终承载着儒学伦理。这也是当代儒学复兴的始基。
2023年6月25日19至21点,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传习”系列院友论坛第十讲以腾讯会议线上直播的形式如期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2015级院友张治诚师兄,现为青岛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室工作人员。
水光潋滟的惠州西湖丰湖西畔,岭南书院·丰湖书院掩映其中。近日,惠州小小说大课堂第七十讲在此开讲,碰撞出激情的思维火花。惠州小小说大课堂开课7年多已举办70期,成为惠州小小说作家成长的“摇篮”,入选中国作协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项目。
汉以后,儒家学者往往用孔子圣人的标准来评价屈原,对屈原不合圣人的行为模式多有指摘。如,班固认为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离骚序》)孟郊认为屈原“名参君子场,行为小人儒”(《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在《诗经》众篇目中,含有“嘒”(huì)字的共有五篇,分别是《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商颂·那》“鞉鼓渊渊,嘒嘒管声”、《小雅·鱼藻之什·采菽》“其旂淠淠,鸾声嘒嘒”、《大雅·云汉》“瞻昂昊天,有嘒其星”,以及《国风·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其中,前三篇里“嘒”都是作为状声词,与“鸣蜩”“管声”“鸾声”相联系,而···
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山东曲阜成功举办。来自国际组织、全球互联网领军企业、权威行业机构等领域的会员代表齐聚尼山,共同交流人工智能领域新的发展成果与未来趋势。
中国哲学的主流乃是儒学,而儒学的主流乃是思孟以至程朱的心性之学。吾儒于心性之诠解非心理学的考究,非唯物论的断言,而是以心性与天地合德的道德形上学。
从世界范围内的精神突破视域来看,“中国”的内涵有三代以上到三代以下的转化。三代以上的中国是“帝王所都为中”与“天地之中”的结合,它是宇宙论王制秩序中统治者沟通天人的神圣空间;三代以下的精神突破运动,则将“中国”的内涵从帝王的政治主体中解放出来,面向天下的每一个人,它意味着生存论的中道真理在其中敞开、运作的“中道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