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真理”讲座青年学者系列第二讲,陈壁生主讲“文明视野中的经学与教化”

2023年4月18日晚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主办的“历史与真理”——人文博雅高端讲座青年学者系列第二讲,邀请到清华大学哲学系陈壁生教授现场做了题为“文明视野中的经学与教化”的学术讲座,文史部部分教员以及部分研究生、在校学员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文史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教授负责主持。

【徐亚州】美国汉学家南乐山:“一位优秀的儒学家”

南乐山(Robert Cummings Neville)是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神学和宗教学教授,1963年获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波士顿大学神学院荣休院长,曾任美国形而上学学会主席、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以及波士顿神学院联会理事会主席等职。

【刘雁翎】宋韵文化再认识

“宋韵”是两宋时期的文化美学、精神价值和物质形态,是两宋文化的核心与精华。宋韵文化汇聚了两宋时期独特的文化风尚和精神气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越时空的当代价值和博大深远的世界意义。早在1985年,何昌林在《唐风宋韵论南音——写给海内外南音弦友》中就已提到“宋韵”。

【李林杰 贾丽豪】政体评价新角度:责任政体

当下盛行的政体分类学是「民主-威权」二元范式,但存在着「民主滥用」与「民主失真」的流弊,究其原因在于既往政体分类学的纯形式化问题,需从注重于政党数量概念的误区,走向民族概念与三维层次。通过扩大对政体的诠释功能主义的视角,以及民族性要素的抽取,本文提出「责任性」的概念作为新政体分类的标准。通过从时间轴与空间轴衍···

【黄玉顺】唯天为大:孔子“天教”略论

圣人就是沟通天人的中介,但圣人仍是有限的人,而不是全能的天。孔子指出“唯天为大”,意在强调天是生成并统摄、高于并优于一切存在者的唯一超凡者。人的理性或德性可以超越经验,却永远无法超越这个凡俗世界;因此,“人”永远不能取代“天”。人对天的态度,应当是敬畏。

【郑家栋】议梁燕城“境界神学”:耶儒之间的视域

笔者原则上不认为儒家与基督教之间的核心问题在于“融合”。启示宗教乃是一根而发(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独特信仰形态,它和佛教类“领悟”型宗教全然不同,后者完全可以与中国思想“融合”,而此种所谓“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佛教“世俗化”。启示型宗教的核心特征是人与神之间的“断裂”,说的通俗一点: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神。谦卑、···

【潘斌】凌廷堪的“复礼”思想及评价

礼在凌氏学术思想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贯穿其学术思想体系的关键和灵魂。他认为礼是“五常”的“纲纪”,其“学礼复善”之说既强调先验的道德本心,又不忽视后天的教化,是对孟、荀之说的折衷。针对李翱提出的“复性”论,凌廷堪别出心裁地提出“复礼”说,并主张通过“复礼”实现“复性”。

北京大学“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系列首场讲座举行,陈来主讲冯友兰先生的学术宗旨与···

为展示20世纪学人在时代变迁中追求真理、潜心为学的学术人生,以激励后人,中国文化书院发起设立“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2023年4月9日下午,“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系列首场讲座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2报告厅举行,主题为“从贞元之际到旧邦新命——冯友兰先生的学术宗旨与精神境界”。

【刘青衢】定心说

心者身之主宰,心有定则事可为。人之患,常在心不能定。

【张楚涵 马鹏】御史服冠寓意深

在中国古代,服饰是礼制的重要载体。由布衣、白丁、黄袍加身这些词语可见,古代服饰除遮蔽保暖外,还具有区别身份、划分等级的功能,承载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历代史书中也有专门的“舆服志”来记载各个朝代的礼仪文化与衣冠服饰。

【蔡相龙 赵芳】文章与家风共灿烂 唐宋八大家如何传承家风

提到中国古代的文章大家,我们总会想起“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声名远播,与中国的选本文化密不可分,八大家文采斐然,人格亦备受推重,能够“载道”之文,必出自仁义之士。回顾这些文章大家的炼成之路,固然与其天赋、努力密不可分,但良好的家风家训也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到唐宋八大家的“书香门第”去看一看,感受、体悟他们的家风···

【邱振刚】有花在洲

在遍及中国各地的书院里,花洲书院大概算不得思想史上的重镇。这里不像岳麓书院,一场张栻、朱熹之间的辩论,让岳麓书院成为儒家道统世代流传的正脉。这里也不像白鹿洞书院,朱熹的义理之学,从悄然初兴到蔚然大成的全过程,都和这座书院有着深度绑定。这里也不像嵩阳书院,作为宋代理学的源头,程颢程颐兄弟在这里安享着一代代理学修···

【葛斯青】《尚书》中的修身智慧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誉。《尚书》垂世立教,上至唐虞,下至秦穆,内含“典”“谟”“训”“诰”“誓”“命”。《尚书》文本有亦经亦史的特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满招损,谦受益”“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等言论体现出德为政本、敬德保民、勤俭戒贪、任贤尚公、明德慎罚、刑以弼教等治道思想,反映出···

【王海平】孔子:活在众生之间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今天,伴随着岁月运行的脚步,越来越多的人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走进尼山圣境。

【专访】德国汉学家谢林德:《易经》如何影响西方世界?

17世纪开始,中国经典《易经》通过耶稣会传教士传入西方,此后被译成英、法、德、俄等语种在欧美发行,并受到西方哲学界、科学界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魏衍华】《孟子》中的财富观

谈及战国时期的大儒孟子,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他的“性善”学说,想到的是他的“仁政”蓝图。无论是“性善”还是“仁政”,本质上说都是孟子欲从根本上解决战国时代的社会问题而服务的。所以,孟子的“仁政”学说是治国理政的学说,是孟子式的“王道之治”,是孟子心目中的“大同理想”,其中自然也就包含他所设计的经济制度,就会包含他的财富观。

东方朔 著《权威与秩序——荀子政治哲学研究》出版暨后记

据说尼采曾把诗人的歌唱比喻为母鸡下蛋后的啼叫,认为都是痛苦使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绝妙的比喻。母鸡下蛋是否痛苦我们不得而知,但“愤怒出诗人”却是我们常有的说法。在古代中国,不论是楚臣去境,汉妾辞宫,还是骨横朔野,魂逐飞蓬,皆是诗人反复咀嚼的素材,非长歌不能谴其怒,不能宣其情,故韩愈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

【吴钩】为什么妈祖信仰诞生于宋代莆田

我的家乡在海边,那里几乎每个乡里都有一座“天后宫”,供奉妈祖。小时候并不知晓这神祇跟那神祇到底有什么差异,也就不觉得妈祖跟其他神灵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陈晓霞】该不该设“中华母亲节”?

母爱是中外通用语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有“母亲节”。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法大儒学讲坛第一百一十三讲,翟奎凤主讲杨简对孟子的肯定与批判

2023年4月30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儒学讲坛第一百一十三讲通过腾讯会议如期进行。本次讲座的题目是《杨简对孟子的肯定与批判——兼谈杨简与陆九渊思想之不同》,主讲老师是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翟奎凤教授,主持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李春颖副教授。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