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剑 著《《论语》解读(人文大讲堂)》出版暨自序

与依篇疏解构成一种互补,本书对章句的理会,除字词、句脉的必要训释外,尚颇重视相关古籍对其意之属的印证。由参酌而考辨去孔子立教未远之战国以至两汉遗籍,不仅有助于把握语境不详的各则语录的旨归所在,也为窥知整个孔门义理的原委提供了一条富有历史真切感的蹊径。作者把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置于先秦人文眷注重心由“命”而“道”转换···

胡彦 著《周易六十四卦象数集解(全2册)》出版

该书以虞翻、来知德、张惠言、尚秉和四家易注对《》六十四卦的解释为基础,以“按”语形式阐述自己的理解,试图找到六十四卦卦爻辞与卦爻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揭示《》经传的本义,既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二十五期开讲

2022年12月25日晚上,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喀什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洙泗书院、孟子书院承办的“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25期举行。本期由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陈岳担任主讲人,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担任与谈人,孟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董丽担···

“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二十四期开讲

2022年12月17日下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喀什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洙泗书院、孟子书院承办的“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24期举行。本期由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孟子研究院文博馆员刘奎担任主讲人,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担任与谈人,孟子研究院助理···

【王锷】《礼记》版本述略

《礼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无论是《十三经》《五经》或《四书》中,都有它的身影。清代学者焦循说:“以余论之,《周官》《仪礼》,一代之书也。《礼记》,万世之书也。必先明乎《礼记》,而后可学《周官》《仪礼》。《记》之言曰:‘礼以时为大’。此一言也,以蔽千万世制礼之法可矣。”可见,《礼记》在中华文化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龙渊】《礼记》的流传、研究及其代表作

《礼记》是戴圣编选,故又名《小戴礼记》,成书以后,便流行于世。戴圣用其教授弟子,刘歆议事时,加以征引,影响逐渐扩大。西汉以来,学者对《礼记》的研习就没有中断。《汉书·儒林传》云“小戴授梁人桥仁季卿”,桥仁是戴圣的弟子。桥仁继承其师之学,著《礼记章句》四十九篇,以广其传,这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研究《礼记》的著作。

【祝安顺】“新五经”重塑经典课程

中华经典汗牛充栋,仅经学元典就有“四书五经”和“十三经”两个系列,在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支持之下,编辑一套以《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周易本义》五部经典文本为核心的“中小学经典教师读本系列”是对重建经典课程这一时代要求的有力回应。

【胡彦】从文学到易学

《周易六十四卦象数集解》(全二册,中华书局2022年10月)是我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我的大学本科专业学的是汉语言文学,硕士、博士读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大学教书近30年,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张天杰】去圣而得真阳明

似乎王阳明热,已经热了好几个年头了,相关的书也出了不少,但是想找出一本通俗而周到地介绍什么是阳明学的书,却很是困难。已有的书,大多属于“传奇王阳明”,注重的是王阳明人生与事功之传奇,似乎想要给予人们成功学的启示,却又过于神化、圣化,以至于一边读一边生出学不来的感叹。

【毛书音】说《氓》

《诗经·卫风·氓》是中国传世第一首弃妇诗,向为诗学家所重。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诗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农民,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对难堪现实的诅咒和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叹。以春秋史考之,这些结论恐怕都需重新斟酌。

【丁红旗】走向世俗与儒雅 ——汉唐间孔子形象的演变

《春秋演孔图》的描述不免空泛,今能有幸一睹汉时的孔子画像。这类画像,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留存物较多的是画像石上的孔子形象。今所见最早的这类画像石是山东微山县出土,约在元帝时期(前49—前33年)。

山东曲阜多措并举延续“印信”文化生命

刻刀飞旋、石屑腾起,刚劲而隽秀的字体在一双巧手下刻于尼山石上。近日,在山东曲阜“曲阜印社”创作室里,10余位篆刻艺术家和篆刻爱好者围坐一堂,切磋印信篆刻技艺、交流心得。

【曾海军】恻隐之痛:一种由近及远的普遍性

由恻隐之痛阐明的一种由近及远的普遍性,实有其独特的价值与巨大的优势,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而看轻了。新冠疫情还未远去,经此一“疫”,人与人之间因病而痛的相互关怀变得如此重大,中国人面对疫情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量与坚定的抗疫决心,离不开传统儒家由恻隐之痛所奠定由近及远这一秩序观念的影响。

“儒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学术研讨会暨山东孔子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儒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学术研讨会暨山东孔子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12月19日至20日在曲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由山东孔子学会、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研究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共同承办。

“衣冠崇礼——2022经学与服饰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作为深受儒家文化浸润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服饰与历史、政治、文化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今时代,对经学与服饰的研究不可或缺。12月17日,“衣冠崇礼——2022经学与服饰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服饰礼制与中华传统文化展开了热烈探讨。

“礼学文本的成立、经典化与诠释”研讨会在线举行

礼学是中国古典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礼学文本则是礼学研究的基础。12月10—11日,“礼学文本的成立、经典化与诠释”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刘玉才主持。

讣告|孔德墉先生逝世

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会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荣誉会长兼执行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中华孔子学会顾问,孔子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华孔学》编委会主席,《诗礼传家》编委会主任孔德墉先生,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于2022年12月25日20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

【刘强】站在时代的歧路上指点江山——鲍鹏山《风流去》读札

鲍鹏山的文化身份定位和学问趋向的变化过程,我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目击者和见证人。读者可能有所不知,古典文学出身的我之所以心仪儒学,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鲍鹏山的引领和启发,在长达二十年的交往中,我们切切偲偲,同道同行,其中愉悦诚非言语所能道——也许,这就叫“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刘强】中华孝道与爱的教育——在厦门朱子书院“两岸国学大讲堂”的演讲

儒家的身体观不是个人主义的而是整体主义的,不是生物意义的而是生命意义的,是一种蕴含人文价值和道德生命的身体观。其核心精神不是别的,正是爱。自爱便是爱亲,反过来,爱亲也就是爱己啊。

陈明著《儒家文明论稿》出版暨序跋

如果说当下中国的儒学研究,已经进入由哲学范式经思想史范式向文明论范式转换的阶段,本书正是对儒家文明相关问题的讨论。在文化自信、文明自觉以及民族复兴成为时代主旋律的时候,思考儒学与文明的关系,在这一前提下重思儒教个体论述的可能与必要,是本书的突出贡献。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