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会 著《〈明儒学案〉学术史系统研究》出版暨后记

《明儒学案》的学术史系统以“一本万殊”的学术史观作为总的根本宗旨,从史料、史例、史法三个维度展开:首先在学术史史料方面以“纂要勾玄”为基本原则,本着优化文本的目的,通过“增、删、改、易、移、补、并”等具体方法对传主的原著进行文献的二次选择与二次呈现

【蔡家和】马一浮以“六艺”摄受西学之思考

马先生所取西学,偏向于概念式、纲领式之理解,重点则是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弘扬与复兴,亦即海纳中国学问以致世界!马先生自己亦未对此有更深入的阐释,特别是在西学的摄受上。然时至今日,值此民族机运之转捩点,马先生所提出的立足儒家、发掘儒家文化瑰宝、以中摄西的方式正逐渐受到重视,而值得吾辈进一步地了解与思考。

【许石林】当今秦腔名角儿为什么一提安万就暴跳如雷?

秦腔界一位领导专家对我说:我之前不了解安万剧团,没看过,还是看你介绍,心想他一个甘肃会宁民营剧团能弄个啥!结果一看,感觉确实好,这安万剧团有高人。

【许石林】全灯宴(完灯宴)搞不好会消耗透支孩子的福报

关中风俗,人生下来,每年正月初六至十五前,由舅舅家送灯送鹣(见本公号《过年,被严重低估了文化价值的陕西礼馍制度》),舅舅家的灯照亮孩子成长的路。

【许石林】外地人到潮汕过年,是学习;想旅游,请改道

有外地游客春节期间到潮汕地区旅游,于网上抱怨潮汕地区城市交通旅店等等种种接待不周,文旅部门服务组织不够等等……

【许石林】除了潮汕,还有哪些地区岁岁祭拜历史上的华夏忠烈?

今天又看到网上说,有外地游客在潮汕看营老爷,冲到人家英歌舞阵中,摸衣服、抢蛇给小孩照相,由此被推搡,发生冲突。转身就受了天大委屈,在网上发文指责。

【王丽婕】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政课中的主要精髓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探索,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重要篇章。

【张立敏】六尺巷的空间有多宽广

桐城是安徽省的一个县级市,在文化上却似星光灿烂,辉映千秋,浓郁的书香氛围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古文创作方面,当地清代出现“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天下文章,其出桐城乎”的盛况,诞生了全国性文学流派桐城派。作为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归聚作家千余人,绵延200余年,声势浩大,影响深远。桐城因而被誉为“文都”,···

【蔡德龙】晚清文学解经学的原理与可能

经学在近代瓦解之后,经学诠释学已散入历史、哲学、文学等现代学科,单一的学科视域无法进入完整的经学。经书具有哲学、史学、文学的多重特性,对应善、真、美。义理、考据、辞章正是基于经书的三种性质自然形成的研究理路,皆有其存在的天然合理性,并不存在完美而唯一的解经学。在汉学将求真的史学理路、宋学将求善的哲学理路推扬至···

【李平安】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现代文明价值

作为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而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则是培育这一精神力量的沃土。

【李景林】孔子的乐学教育

今人读书学习,似乎是一种苦差事。古人为学却不然。儒家为学之道,讲究学而能乐。这个“乐学”的观念,对于我们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教育的本质,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向敬之】千年书院又读人

从长沙城西望,烟波浩渺的湘江西岸,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峰绵延屹立。

《武汉书院:开放包容精神的文化载体》学社实录

《长江潮流》学社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鹅社联合举办,本次学社论坛聚焦武汉书院的发展、不同类型书院特点及贡献,邀请了著名学者邓洪波教授主讲,众多师生及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充满学术氛围与文化底蕴的活动。

【杜泽逊】谈谈“经学”和“史学”的关系

经学,也就是研究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儒家经典最初有“五经”:《易经》《书经》《诗经》《仪礼》《春秋经》。

【方彦寿】现存最早的“袖珍本”四书

在古籍版本中,有一种版式狭小的图书被称为“巾箱本”,后来又有“袖珍本”之称。瞿冕良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介绍说:巾箱是古代装头巾用的小箱子。凡书的版型特小,可装在巾箱里面(形容其小的程度),可称为巾箱本。语见宋戴埴《鼠璞》。

【王丽婕】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政课中的主要精髓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探索,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重要篇章。

王树林 著《北宋应天书院志》出版

本书即吸纳旧志之例,又参近世学术著作的撰述之体,采用考论结合方法。本志分:《方域地理志》《建置志》《沿革志》《授徒志》《管理志》《职官志》《名师志》《英才志》《著述志》,并附《应天书院大事编年》。

【吳笑非】經學

周之所教,詩書禮樂。樂自成童,禮自既冠,日日行之,無言之教也。易則專門之學。故周之教人,所以成心性者,在詩書。書述天命與德,詩述教化與哀怨。故周之成人,如《左傳》之君子,深信中國(遺憾的是,信中國已不等於信天子),行其恩怨。

【吳笑非】忠君與為人民服務

我們知道,談解經的人,很多不想受到古注(尤其家法)的束縛。那麼問題來了。

【何伯勤】时势论

盖闻圣王治世,必察势之盈虚;明主经邦,当审时之隆替。今观五洲震荡,非徒刀兵之险,实乃文明兴替之兆。昔秦以耕战立国,终成混一之业;今列国争数字霸权,竟演虚实之战。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