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竞恒著《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出版

本书从宇宙观、祭祀、礼仪制度、军事技术等多个角度,研究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之际的战争变革,考察了殷周之间战争文化的差异,以及周代军事贵族战争礼仪的诞生。指出殷人对战争的理解,更接近狩猎。甲骨材料中战争术语和狩猎术语时常混用,战争的对象是各类异族,这些异族在殷人看来属于武装化的动物、精灵、怪兽。殷人对四土的征伐···

【(意)马西莫·匹格里奇】六大核心美德

本文作者发现世界所有文化都赞同的六大伦理学理想。

张新民著《从天人合一到致良知》出版

本书三编,共十一章。上篇主要讨论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传统儒家天命与人生的互贯互通及其实践取向、周敦颐思想中隐涵的“天人合一”义理旨趣、王阳明的“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说等问题。中篇着重分析唐宋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特征、儒家心学思想世界的建构与拓展、王阳明本体实践哲学的精义、儒家生死实践智慧的超越性证取与突···

【杨家辉】拜登赦子能否等同于儒家的“亲亲相隐”或“舜负父而逃”?

拜登身居总统之位,以公权力赦子,既不能在美国现代政治秩序中寻求解释,也不能从儒家思想中获得整全助力。在美国现代政治秩序中,拜登任私情而坏权力,破坏了美国政治的公共性。在儒家思想中,拜登因居总统至公之位,而不能比附非公的父子相隐;且其赦子是发生在居位期间,也没有跳出政治与文明的秩序,不能比舜而实现对人伦的还原。

商务印书馆推出12卷“王中江著作系列”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商务印书馆、郑州大学哲学学院、中华孔子学会联合举办的“‘王中江著作系列’出版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

第三届生生哲学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

第三届生生哲学论坛12月7日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40余位学者与会,围绕生生哲学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阐述与探讨。

【刘昊】重回经典诠释:气学研究的反思与新视野

自近现代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建立以来,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认识通常以理学、心学、气学的三分格局作为基本框架,但是“气学”究竟如何成立,其思想特质如何,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

【陈赟】“天下时代”中国的精神突破

中国基于仁性意识达到的精神突破,走向了身心一体、民胞物与的道路,既突破了三代以上宇宙论体验的同质化模式,又开启了精神与自然、历史与宇宙的共生秩序,从而抵达以文与质之间相互滋养、彬彬共生为特征的“文明”,这一“文明”并非与自然、质朴、野蛮对立,而是对自然、质朴的保全、成就和升华。正是由于成就了中道真理,中国之所以为···

“唐律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

12月7日,西安市法学会唐律(法律史)研究会换届大会暨“唐律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院长陈玺当选新一届西安市法学会唐律研究会会长。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和西安市法学会等法律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唐律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展开探讨,通过对中华优···

第七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暨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学术研讨···

秦岭北麓,关中大地,千余年前张载大儒开创“关学”,儒家又有新气象。四百年后,阳明心学横空出世,儒学又上新高峰。

第二届“桐江书院杯”全国大学生儒学文化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第二届“桐江书院杯”全国大学生儒学文化征文活动共收到百余所高校学子的精彩投稿193篇,经整理后162份稿件进入初审。参与者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等多个学术层次,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深入思考与热忱追求。评审委员会将从获奖作品中摘取精彩观点,在《中华读书报》《台州新儒学》等权威媒体平台陆续刊发。我···

【儒家邮报】第406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5年〔耶稣2024年〕12月10日

《良治:来自儒家政治的启示》新书发布会暨“儒家与当代治理”研讨会纪要

西元2024年10月27日,“《良治:来自儒家政治的启示》新书发布会暨‘儒家与当代治理’研讨会”于海南海口举行。本次发布会和研讨会由文化纵横杂志社、三联书店等单位联合主办。香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湘潭大学、海南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扬之水】什么是名物学和名物研究

名物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先秦时代即已产生,此后依附于经学而绵延不绝,直到近世考古学的兴起才逐渐式微,乃至被人们淡忘。重新拾起这一名称,是因为从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中发现,用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可以为传统的名物学灌注新的生命。而在考古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情况下,今天完全有条件使名物学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解决文学、···

春秋讲坛之“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系列第十二讲:王岩主讲“东亚视域下的孟子学研究”

12月3日,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之“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举办第十二讲,山西大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教师王岩主讲“东亚视域下的孟子学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晓明担任与谈人,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曹景年博士主持讲座。

【赵威】“德”字在商周的演变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何尊上的铭文,除了著名的“宅兹中国”以外,还有个引人注目的“隹王恭德”。与甲骨文中的“德”相比,这个“德”字右下角多了一个“心”,这也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带“心”的“德”字。

湖北云梦发现元代大儒赵复墓碑

3日,记者从湖北省博物馆获悉,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经群众提供线索,工作人员在胡金店镇三赵村发现元代大儒赵复的墓碑。

“国际儒学论坛·2024”在京召开

11月30日至12月2日,“国际儒学论坛·2024”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儒学与世界”主题,探讨儒学在世界多元文明中的角色与价值,及儒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王顺然 著《先秦乐教:从德性生命到理想社会》出版暨后记

“乐教”是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支柱,却在春秋以降的礼乐崩坏中失传。近人不知“乐教”之义,首因其基本概念的模糊。“声”“音”“乐”三者,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具备戏剧形式的“乐”,本身包含着诗辞、乐曲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讨论“乐教”,应该照顾到“乐”既有“声”“音”“乐”的差异,也有“诗”“乐”“舞”的区别。本书在明确“乐”之具体意义的基础上,全···

《世界书院研究》新书发布

11月21日,《世界书院研究》新书发布暨“书院文化与儒学传承”座谈会在孔子研究院举行。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海涛致辞并为新书揭幕。孔子研究院副院长袁汝旭主持活动。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