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举行第六讲:罗静主讲“毛奇龄之《春秋》学及毛奇龄在东亚···

11月10日,孔子研究院举办“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第六讲,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罗静主讲“毛奇龄之《春秋》学及毛奇龄在东亚的影响”,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特聘专家、《春秋》学研究中心(筹)主任、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闫春新进行评议,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曹景年主持讲座。

​“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举行第五讲:刘荣主讲“王夫之《读通鉴论》研究——以人道为···

9月5日,孔子研究院举办“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第五讲,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刘荣主讲“王夫之《读通鉴论》研究——以人道为中心”,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王志俊进行评议,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曹景年博士主持讲座。

“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举行第四讲:李佳喜主讲《<荀子>校诂新证》

8月1日,孔子研究院举办在线云讲座“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第四讲,由清华大学博士李佳喜主讲《〈荀子〉校诂新证》,青岛城市学院教授姚海涛担任评议人。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曹景年博士主持讲座。

“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举行第三讲:任新民主讲《上酬先圣:熊十力<原儒>的经学制···

6月28日,孔子研究院举办“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第三讲, 由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任新民主讲《上酬先圣:熊十力<原儒>的经学制作》,吉首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涂汉培博士担任与谈人。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曹景年主持讲座。

“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第二讲:张靖杰主讲《汉初名学的发展脉络——以董仲舒<深察···

5月19日下午,孔子研究院举办“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第二讲,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张靖杰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苟东锋担任与谈人。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曹景年主持讲座。

“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开启首讲

2023年4月23日,由孔子研究院主办的“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开启首讲,山东大学2020届哲学博士、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张恒主讲《思维的转型:宋代理学兴起的哲学审视》。孔子研究院在读博士曹景年主持了讲座。

春秋讲坛·孔子学术讲座第4讲:白奚主讲《“心之全德”:程朱理学对“仁”的理论提升》

12月12日,春秋讲坛·孔子学术讲座第4讲暨“古典与教化”青年学者工作坊首场讲座在孔子研究院举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白奚主讲《“心之全德”:程朱理学对“仁”的理论提升》。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孔德立主持讲座。

中国孔子基金会的重大委托项目《儒学百科全书》结题鉴定会举行

2024年12月10日上午,孔子文化研究院王钧林教授承担的中国孔子基金会的重大委托项目《儒学百科全书》结题鉴定会议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书院举行。结题鉴定组由山东大学教授、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颜炳罡担任组长,安徽大学教授解光宇、山东大学教授王新春、《齐鲁文库》编辑部办公室主任昝亮、山东印刷协会副秘书长韩立生等担···

许超杰 著《〈谷梁〉善于经:〈谷梁〉释经学及其建构史研究》出版

本书是对西汉以降历代《谷梁》释经学史及《谷梁》学体系的学术史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启文分院揭牌仪式圆满完成

12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启文分院揭牌的揭牌仪式在聊城启文书院启文堂举行。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儒学年鉴》杂志社社长、主编颜炳罡和聊城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文立一起为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启文分院揭牌,标志着曲阜师范大···

沈文倬 批注《沈文倬批注仪礼郑注句读》出版

本书全彩影印沈文倬批注《仪礼郑注句读》,为该资料首次披露。

【儒家邮报】第407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5年〔耶稣2024年〕12月17日

【张洪艳】衍圣公孔庆镕的《忠恕堂记》

忠恕堂位于孔府西路,是衍圣公日常重要的会客场所。其共有五间,悬山式屋顶,是孔府建筑群中唯一使用正规斗拱的建筑。堂内正上方所挂匾额“忠恕堂”,为清代衍圣公孔毓圻所书。此堂原名永寿,为什么后来改换堂名呢?孔子博物馆所藏的一套衍圣公孔庆镕的楷书《忠恕堂记》,解释了其中原委。同时,《忠恕堂记》还体现了孔氏后人对先祖孔子···

【杨晓玉】“至圣庙古乐传习所”的诞生及礼乐文化的发展

孔子博物馆《礼乐东方——孔府旧藏中和礼乐文物展》自开展以来,便广受观众欢迎。除了精美的文物,展览还记述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向大家展示一段段难忘的历史回忆,让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其中的文化传承以及传统礼乐的发展。

【董婧宸】天地

说起传统蒙书,往往会提到“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比《三字经》和《百家姓》的明白晓畅,《千字文》则显得比较典雅而难解。相传南朝梁周兴嗣受梁武帝之命,在王羲之留下的千余不重复的字中择取千个,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他呕心沥血,一夜白头。因精思巧构,知识丰富,音韵谐美,《千字文》故成经典。本版开设···

依托“两个结合”推动皖学发展 ——“方氏学派与皖学建构”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行

12月7日,“方氏学派与皖学建构”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东社会科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数十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着方以智、方氏家学、桐城学派、皖学、徽学等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赵建永】熔铸古今 会通东西 ——从新编《汤用彤学记》看汤学传承和时代意义

2024年9月9日是先师汤一介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为传承弘扬先生德业,汤一介研究会、三智书院等机构在京成功举办《汤用彤学记》新版发布会暨汤学研讨会。

​【房瑞丽】汉代经典《韩诗外传》中的民本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实现学术自主和话语创新的关键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成体系,而用西方的概念、理论来思考,去评判,既不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的语境,也往往有隔靴搔痒之感。如就探讨汉初儒家思想形成之际的民本观念来说,必···

【罗晨】简牍文献印证中华民族交融史

简牍是纸张普及之前古人常用的书写材料,所记内容包括典籍、公文、私信、数术等,为了解简牍记录时代基层社会的诸多面相提供了实例。近年来,随着国内大量简牍文献的发掘、整理与刊布,“简牍学”逐渐形成了包括文化学、文献学与文物学在内的学科分支。其中,文化学即为揭示简牍自身各种文化信息、意义及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学问。

“师法与家法”:汉代经学工作坊(第二期)

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经学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师法与家法”汉代经学工作坊(第二期)在清华大学人文楼B201会议室举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