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有一座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周围有红墙护围,总面积65.3亩。
在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城区北部,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第一山”。宋元以来,众多文人墨客、翰林学士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其中不乏苏轼、陆游、杨万里、米芾等名家之作。山名即出自北宋书法家米芾所题的“第一山”碑刻。
江一麟,字仲文,号新源,明代廉吏,正德十五年(1520年)生于婺源江湾(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司参政、户部右侍郎、都察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等官职。万历八年(1580年)病逝于治理黄河的工地上,终年61岁。著有《易说》《尚书约旨》《安吉川志》等。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山东临沂,为琅琊颜氏后裔,家学渊博精深,五世祖颜之推著有著名的《颜氏家训》。
杨深秀(1849-1898年),字漪邨、仪村,本名毓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
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齐云山村有一处险要之地——茶寮,那儿有一块悬崖岩石,岩石上留有王阳明石刻碑文真迹,名为“平茶寮碑”。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
海瑞(1514-1587年) ,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代著名清官,一生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落笔峰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落笔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儒家经典作为阅读文本,同学们也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地获得进步,与儒家文化结下一段善缘。从2024年以来,书院将目光逐渐转移到《史记》中,自《五帝本纪》到《秦始皇本纪》 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发言,共读经典豁明思想,敞开真理,每个人都能温故知新,师生们在讨论中···
太史公说:秦朝的祖先伯翳,在唐尧、虞舜之时曾建立功勋,被封土地,受赐姓赢。“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秋末是年前最后的光景,秋凉风,叶飘零,橙黄路。没有春的生机,夏的活力,冬的寂静。扬起的柔纱,冰凉的脚。三亚是盼不来冬天的,落叶拖出碎黄的尾,最冷也只是这样的凄景。只是,落叶归根,倦鸟思归。秋载满乡愁,吹拂到梦中,素裳裹貂裘,人走茶自凉。潇湘踌躇复远行,碧水殇殇无尽时。
12月24日,第二届岭南儒商文化节在佛山南海隆重举行。岭南儒商文化节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探索商道义利平衡的平台,通过弘扬儒商精神、建立文化认同,为现代商业互信与社会责任提供启示。本次活动以“义利并举,商道共赢”为主题,旨在传承儒商精神、推广儒商价值、链接产业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12月21日,第十七届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来自中、日、韩三国实学界近300名专家学者、会员代表围绕“经世致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学及其价值”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干春松教授主持开幕式。
这次会议主题是宋明理学的价值和流弊,以前的研究常常或者主要指出宋明理学的价值,或者主要着重于它的缺陷,相对于此,现在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样的会议主题是比较全面的,这也体现了这次会议的独特之处。从宋明理学的研究本身来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对其中包含的丰富性和多种内涵,也已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12月29日,“宋明理学的价值和流弊”学术研讨会暨《宋明理学论稿》(商务印书馆2024年10月版)新书座谈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对中国本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而》篇“首章”不仅奠定了《论语》开宗明义之气象,还囊括了一理想学者的行事智慧,堪为《论语》全书之津梁。其首章三段语录特立了“学而时习之”之“说”为纲领,“朋来”之“乐”与“人不知”之“不愠”皆条贯其中。稽古揆今,围绕《学而》篇“首章”的解读基本上涵摄着三种释义方式交养互发于《论语》篇章之间而纵横裨阖:即“君子为学进阶”说、···
2024年12月29日,由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主办、贵州大学图书馆协办和东方思想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贵州省儒学研究会2024年常务理事会暨《恩重如山——陈祖武先生口述史》学术交流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图书馆举行。
帝国是钱穆关于秩序论述的重要反思性论题。他在三个层面提出对帝国的异议。三者相互交织,贯穿着以大一统反对帝国、以和合性取代支配性的逻辑,构成了较为系统的反帝国论说,为当下超越帝国迷思提供了有益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