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诗与歌的离合与正变——以《诗经》和刀郎为中心

:远古时代,诗与歌,或者说文学与音乐本就是一体的,《诗经》作为一种诗、乐、舞三合一的“混合艺术”,最早揭示了诗与歌离合与正变的内在规律。而作为“阅读文本”的现代新诗则不同。尽管其也以“诗歌”标目,本质上却与“歌”毫无关系,加上其失去了礼乐和伦理的约束,在“以义为用”和泛个人化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只能走向“曲高和寡”与“曲低···

马来西亚槟城文化团体到访福建连江东岳泰山府,畅谈儒家文化源流

2024年11月21日,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王琛发,槟城和谐机构(州首长直辖掌管信俗专员署)局长欧宗义,槟城社会福利、社会发展暨非穆斯林事务委员会部长机要秘书主委李咏绚一行到访福建省连江县玉荷东路东岳泰山府。

【乐爱国】朱熹论《易传》“继善成性”——及其与孟子言性善的异同

朱熹反对将“继善成性”等同于孟子言性善,并由此批评程颢的“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子言人性善是也”的表述,既本于他对“继善成性”的解读,也与他重新解读孟子言性善而讲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有密切关系。

【颜炳罡】略论颜之推的人格操守及其评价——从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叙录》说起

王利器那一代学者在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政治风暴之后,从中领悟出保身之道:“宁左勿右”。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王利器对颜之推缺乏了解之同情,更谈不上对先贤的礼敬。21世纪的今天,有的学者仍然坚持王利器对颜之推的批评,故对这一误读、误判有重新厘定之必要。

【 廖申白】儒学仁心-良知义理的“形上”伦理学的新开展——中国伦理学建设之需要及···

中国伦理学建设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性文化建设要素。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冲突,尤其是西方主流伦理学理论的输入,中国伦理学面临新挑战。

【颜敏】先秦纳言、献诗以谏制度与“采诗观风”话语的形成

“献诗以谏”在周王室衰败的两周之际走向兴盛。纳言、谏诤制度的兴衰与《诗》的采集、编纂密切相关。“纳言”这一话语表述在周代的一以贯之与诗的谏诤目的是先秦史书不存“采诗观风”之说的根本原因。儒家根据学派传《诗》、习《诗》目的,将《尧典》的“敷言以奏”具体化至《诗》的采集,形成“采诗观风”话语。

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颜炳罡做客第四期国学大讲堂

11月11日,喀什大学“昆天讲堂”2024年第十一讲暨第四期国学大讲堂在新泉校区新时代会堂举行,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颜炳罡作为特邀主讲嘉宾,作了题为《儒学与人文化成》的报告。报告会由喀什大学党委宣传部、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喀什大学国学院、喀什地区社科联主办,喀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丛培兵主持。

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颜炳罡先生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儒学”讲座做系列演讲

在金秋十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办了第十届“新亚儒学”讲座系列,该系列讲座由梦周文教基金会赞助,吸引了众多学者、儒学爱好者以及师生的关注。我院颜炳罡教授“新亚儒学”讲座系列中分别就“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寻”、“颜庄合论”以及“从花果飘零到归根复命:四十年来中国大陆儒学复兴的历程及其反省”三个主题发表···

天下书院首期会讲:儒家修养工夫辩义 ——如何在震荡的时代下安身立命

2024年11月14日,由本源人文公益基金会发起,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指导,天下书院执事委员会主办,本源社区书院、北京四海孔子书院共同承办的天下书院首期会讲在河南本源社区书院举办。

【张恒】君子人格的永恒尺度

先民对君子人格的锻造,从起初就极为重视“诚”这一尺度,宋儒更是将其提升至“本体”高度,重构“诚礼兼修”的君子修养。传统“诚”论所蕴含的求真务实、警醒慎动等修养要求,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等修养方法,对于塑造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新时代君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潘定武】戴震与江永关系辨说

江永(1681—1762年)和戴震均为清代中叶知名学者,江、戴同出徽州,学界共知戴震的学术思想深受江永的影响。不过,关于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始终存在诸多争议,很有进一步辨说的必要。

【吴根友】戴震的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

戴震(1724—1777年)是乾嘉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也是该时期最杰出的学者之一。思想成熟时期的戴震哲学以“道论”为其形上学,以古典的语言学和古代经学的知识考据为其哲学思考的方法。

宁镇疆、高晓军 主编《出土文献与古书形成研究》出版

近年来,随着出土简帛文献的大量发现,学界对古书形成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古书文本又多是古史研究的史料来源,故古书文本形成过程的研究对于我们准确了解史料的生成过程、品质、流变意义极为重大。

杨国荣 著《经典与经学》出版暨序言、前言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提出了传统经学应走向现代形态的独见,剖析经学与经典的深层次问题,为经学研究走向何方指明道路;中编立足文本,对《诗经》、《荀子》、三礼、《易传》、《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作出了具有现代理论意蕴的诠释,对于经学中的礼学研究如何走向现代学术形态,也给出了具体案例;下编回顾中国经···

“清华大学儒学讲坛”第九讲,陈赟主讲《天下时代的精神突破及其相关问题》

2024年11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儒学讲坛”第九讲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赟教授主讲,演讲主题为“天下时代的精神突破及其相关问题”。陈老师借助沃格林的思想资源,以天下时代与精神突破作为切入点,对中国思想中的天人问题、古今问题、圣王问题、经史问题、文明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理解与分析。

致广大而尽精微 ——陈来《朱子的哲学世界》研讨会

2024年11月9日上午,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的《朱子的哲学世界》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召开。

根茂实遂 膏沃光晔 ——标识性概念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论坛纪要

2024年11月12日至13日,由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承办的,“百年中大 继往开来”创新发展论坛人文学部分论坛——“标识性概念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论坛”在中山大学南校园梁銶琚堂三楼第一会议室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龙岗“书院里的历史”系列活动启幕 ,中华书院专家重磅开讲

从源远流长的中国书院史源流开讲,到千年弦歌不断蔚然成风的岳麓书院,从历代书院统计数量中稳居全国前列的广东书院格局,到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新时代岭南书院建设,传承文明、赓续文脉成为刻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基因密码,也是近日岭南书院·深圳鹤湖书院大课堂系列的重磅内容。

【胡亚军 梁桂雪】“耻”:亲善远恶的德行自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围绕着“成人之道”即理想人格的培育这一命题,系统勾勒出关于理想人格的内涵要求及获致方法的宏大思想图谱。在这个过程中,智、仁、勇是理想人格的“三达德”,有耻、知耻成为形成光辉德行的路径共识。

【赵燕姣】禹:天神还是人王

禹深受战国诸子的推崇,甚至在儒家的学说里被推为“二帝三王”中的三王之首,在诸家的作品中,尽管诸子根据自身学派所需,对禹的事迹做了一定程度的取舍与增饰,但禹的大致事迹基本统一。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