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元年(6)

这条记录虽省略了主语,但还是很容易推测出主语就是“我”——即鲁国人。宋人,即宋国人。宋国在前面简单讲述过,是殷商后裔,国都商丘(今天的河南商丘)。按《汉书·地理志》说法,“宋地,房、心之分野也。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元年(5)

天王,是对周王的尊称。此处的天王,就是周平王。使,即派出使者。宰咺,是对这位使者的称呼。“咺”是名,官职为“宰”。归,通“馈”,是赠送的意思。惠公,前面说了是鲁国的上一任国君、鲁隐公的爸爸鲁惠公。但仲子是谁,出现了争议,这个后面再细说。赗,是葬礼时用来陪葬助祭的车马等物品。《春秋》这条记录意思说,鲁隐公元年秋天,七···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元年(4)

这是《春秋》记载的第一次重大政变——不过发生地不是鲁国而是郑国。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元年(3)

这是鲁隐公有记载的第一次重大外事活动。不过三传在引述《春秋》原经时,细节上略有差异。一是与鲁隐公会面的这位诸侯,《左传》和《榖梁传》都是“邾仪父”,而《公羊传》则是“邾娄仪父”——所有提到邾国的地方,《公羊传》都是邾娄。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细节上偶尔会有差异,类似例子后面还会看到。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元年(2)

在正式讨论《春秋》和三传前,有一点需要提前说明:并不是《春秋》所有记录,三传都有对应解读,有些记录《春秋》有而三传都未关注,这种情况称之为有经无传。三传有些记录则是对《春秋》没有记录的事情做的补充,这种情况称为有传无经。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番外篇:试论《春秋》人物称谓及排序问题

传统认为春秋时代的诸侯和诸侯国,存在“公、侯、伯、子、男”五种等级之分,且《春秋》里的称谓和排序也基本遵循这样的原则——当然,这个观点现在也越来越多人提出质疑。但我后面谈到的一些看法,前提基础都是假设这个观点成立。所以先简单说一下五等爵位制,再讨论一下五等爵位制前提下,《春秋》人物称谓和排序问题——相关问题很多学者···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前言(3)

《春秋》仅两万多字,但对其进行阐释解读的著作却非常之多。《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典型代表。若再考虑到后人对三传的进一步解读,则相关内容就非常广泛,涉及知识面也非常博大。我第一遍开始读《春秋》和三传时,还试着对照《史记》《国语》《诗经》《论语》等来读,但发现仅参考《史记》和《国语》,工作量就···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一 ——前言(2)什么是经,什么是传?

织之纵丝谓之经。即经的本义,是织布的时候的纵线。见过老式织布机的人会很容易理解这个,织布的时候,先要确定好经线,然后以经线为依托,再横着穿插线——这个叫纬线——最后才能织成布匹。所以有“经正而纬成”的说法,这就是经线纬线的最早由来。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一 ——前言(1)《春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这是我将之前的读书笔记做了初步校对以后,重新开始连载。不出意外的话,大概要连载一年多。这一版跟前面那一版相比,主要是修订了第一遍一些明显的错误,也校对修订了一些错别字。

郭万青 著《〈国语〉研究史》出版暨引言

在这个如严冬般的春天,《国语研究史》终于要出版了。犹记二十年前,一篇课程论文让我走近《国语》这部先秦典籍时的新奇感。

【袁陇珍 隆滟】《孝经》 外译推进中华孝文化国际传播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标识之一。《孝经》全面继承和阐发了孔子、曾子、孟子等先贤的孝道思想,贯穿着“孝”是“诸德之本”的立场,弘扬儒学“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重视家庭伦理与道德规范,长期以来被尊为“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儒家经典,构筑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石,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举足轻重。

【李景林】师•儒•师儒

儒家的学说,以“教化”为根本。传统上“儒”和“师”常常联系在一起,故有“师儒”之说。

“经典与法学” ——第一届比较法律文明工作坊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

6月24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主办的“经典与法学——第一届比较法律文明工作坊”在中国政法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清华大学、法国蔚蓝海岸大学、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等高校和机构的23位专家学者相聚法大,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

【文科】《汉书<盖勋传>》“贺者在门,吊者在庐”语源考

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犹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终此?贺者在门,吊者在庐,可不慎哉!

【徐翊琳】文化对我的滋养

回家这几天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一直在反刍这一路上所学到的知识。在不断反刍的过程当中,我一遍又一遍更新了自己的认知和体会,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教育是有滞后性的。

【庆喜】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十四天的徒步,让我不断反刍家庭、老师、朋友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辅仁中国哲学”系列讲座,曾海军主讲“井里井外:一种道德空间的叙事”

2024年6月24日上午9:30,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学术讲座——“井里井外:一种道德空间的叙事”顺利举办。作为“辅仁中国哲学”系列讲座之一,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海军老师担任主讲人,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许家星老师担任主持人。讲座···

【马萍萍】论朱子与阳明工夫论的一致性 ——以《大学》“明明德”为中心

理学与心学是宋明理学当中的两种重要分系,学界通常认为朱子集理学之大成,而阳明集心学之大成。

中山大学“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吴飞主讲“文质”

2024年6月14日下午四时,“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十讲“文质”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本期讲座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吴飞教授主讲,中山大学哲学系丁耘教授主持。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