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27日,“浙学论坛2022——宋韵与浙学:文化基因的新时代解码与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台州市黄岩区举行。本次论坛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文学院(筹)、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协办。
作为浙学的特定形态,王阳明的心学对浙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于“浙中王门”,而且在思想史的意义上表现为对明清之际的浙学,特别是黄宗羲思想的制约。黄宗羲是明清之际浙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思想的层面上,黄宗羲多方面地受到心学的影响,王阳明的心学也通过制约黄宗羲的思想而在这一时代的浙学之上留下了多方面的印···
事实上,作为主流中的支脉,“浙学”每每通过挑战主流思想的方式,显示自身的学术品格:王充挑战当时主流的经学,事功学派挑战主流的儒学,王阳明挑战正统的理学,章学诚挑战主流的乾嘉学派,等等。直到近现代,马一浮的思想也蕴含着对西学思潮的某种挑战。可以看到,以有别于主流的独特方式延续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构成了浙学的个性特···
浙江与安徽,山相依、水相连,长兴和广德、临安与绩溪毗邻,发源于休宁的新安江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成为钱塘江干流。两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形成了两种相互联结的地域文化形态——浙学与徽学。
浙学“由经入史”,但未成为专门的史学一脉。同样,“由史入文”,浙学也未成为专门的文学一脉。学者不排斥“小道”“小技”,合诗文于经史之学,昌言文本《六经》,风雅之遗,“经经纬史”,文以经世。在浙学史上,经、史、文三者之间更多的是互动,而非对立。其文学一脉因时而变,变化终不离于本根。以文章言,重浙学统绪,乾嘉而后变化始著。
晚宋以后的两浙朱子学研究是对浙学的开拓。由于朱子学研究不完全是纯思想的哲学分析,具有明显的思想史特征,因此其研究要素除了思想本身以外,至少还包括地域、时间两个维度所涵摄的若干内容,实际研究需要依据问题作出相应取舍。同时,政治与朱子学构成了重要的基础性关系,由此切入的研究需要依据思想周期作长时段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