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易学》主要分象数易和义理易两派,汉魏以象数为主,自王弼出,义理易大兴,而象数易式微,其说赖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而得以保存。
回望晚清学者,他们面临的困难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困难相似,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似乎想得比我们多、看得比我们远,他们看到了西方、看到了现代性,而且晚清经学家心目中有一个整全的中国文明、一套完整的构建人伦社会的经学理论系统。可以说,晚清的重要性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理解整全的中国文明,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西方的经验。
在中国学术传统中,“革命”是儒家表达王道理想的一套独特理论。“文王受命称王”的事迹是这一理论的形象表现。但儒学史上也曾有从君臣伦理角度否认文王称王的观点。及至晚清,“革命”从古典含义转变为以共和、平等、民权为宗旨的现代含义,并开启了现代革命的进程。在此期间,曹元弼辨析“文王称王”问题,既是对古典“革命”理论,也是对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