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精神人文主义”相对的,是这样两种既有的人文主义:一种是“外在的人文主义”,即“物质主义”;一种是“凡俗的人文主义”,即“科学主义”,实质上是指的工具理性意义上的理性主义。换言之,精神人文主义具有这样两个思考维度:一是精神的内在性与物质的外在性;二是精神的超越性与理性的凡俗性。
就精神人文主义的扩展这一角度而言,重要的是引入“事”的视域。精神人文主义的追求与现实之“事”的展开过程,具有内在的相关性。以“事”观之既可以视为精神人文主义意义扩展的前提,也为精神人文主义更深层面的展开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2019年10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精神人文主义”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隆重举行。此次会议邀请到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知名学者出席,分为“精神人文主义”、“文化中国”、“启蒙反思”、“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文明对话”和“儒商论域”六个分论题。
今天上午,海内外百余位学者齐聚北大斯坦福中心,第二届“精神人文主义”学术研讨会隆重举办,与常规会议不同的是,今年正值论域的提出者——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人文讲席教授、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先生(文汇讲堂第113-1期嘉宾)的八十寿庆。“任何阻力都不能阻挡我们来参会。”前一天晚上部分学者道出了他们不远千里···
杜维明先生是现代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学的代表性人物。在杜先生八十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与同仁向杜先生致以衷心的祝福,祝愿他福寿双全,万事胜意!衷心感谢杜先生对我本人及武汉大学同仁、学生的支持、提携与照顾。杜先生多次来武大讲学与出席学术会议,多次在他执教的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接待武大的学者与学生,我们深受他的思···
现代社会是有契约的,陌生人组成各种不同的社群,在这些社群中间又有一定的规约、一定的价值、有一定的人与人互相信赖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