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节日节气相关的民俗,传承了上千年,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现代社会,我们与传统民俗渐行渐远,但在某一个时刻,我们仍会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惊艳,会被元宵的“花市灯如昼”打动,会在春节和中秋从遥远的他乡奔赴故乡。民俗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属于中国人的记忆。
2021年9月28日,辛丑年祭孔大典、辛丑年孔子后裔纪念先祖诞辰2572年家祭大典,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今年的祭孔大典联合了40余家海内外孔庙、文庙和儒学机构,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2021全球“云祭孔”。各地孔子后裔代表,颜子、曾子、孟子、步氏等先贤先儒后裔代表,以及相关团体代表齐聚曲阜至圣庙,共同缅怀祭祀先祖先师孔子。
在高雅文化受到推崇的时代,与反文化沆瀣一气意味着抛弃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如今高雅文化就是反文化。
在中国学术传统中,“革命”是儒家表达王道理想的一套独特理论。“文王受命称王”的事迹是这一理论的形象表现。但儒学史上也曾有从君臣伦理角度否认文王称王的观点。及至晚清,“革命”从古典含义转变为以共和、平等、民权为宗旨的现代含义,并开启了现代革命的进程。在此期间,曹元弼辨析“文王称王”问题,既是对古典“革命”理论,也是对现代···
中国礼治的生命力,藴含在从《仪礼》第一座高峰到《大唐开元礼》第二座高峰这一制度的承袭流变过程中。笔者的基本思路是将此时段各类史书所载礼制史料通盘汇辑,逐条缕析,将礼制因革回填入汉唐间礼典施行的时空背景中,予以系年,编著成《汉唐礼制因革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