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礼记》及相关礼乐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儒家传统中的交往礼仪、生活规范和礼治信念,特别是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阐释了礼乐文明中所具有的“生活政治”特质。
从政治哲学角度看,阳明后学沿着王阳明开创的“化治世为治心”的思路,坚信人内在的道德理性、意志和情感可以成为改造政治社会的力量,认为“良知”可以外化为规范、准则,人们通过“致良知”的道德实践,能够实现“万物一体”的理想秩序,使得“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再次重现。
我国之政治,独化于中土,前后相承,自然生长。秦汉之后,封建解而为郡县,世卿既涣,门阀继矣,然则经学察举,名教胶著,治事虽隆,而政失之也;唐宋之后,藩镇毕而为科场,武乱既消,士人兴矣,然则理学八股,文词风行,治权虽开,而德失之矣。其势之缓骤,环环相因。而与之匹配之政治思潮,则张弛之间,辩证否定,概莫能外。故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