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四书》学的忧乐情怀与宋儒的内圣之道

以人文关怀、人生意义为出发点的中国哲学,既呈现出忧患意识,又包含有乐感精神,其实应该用“忧乐圆融”来概括。宋代士大夫在推动儒家哲学化的内圣外王之道建构过程中,其出发点就是一种兼容忧乐的情怀。宋代士大夫既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同时又追求“孔颜乐处”的超然境界。宋儒通过挖掘《四书》中的忧乐情怀,找到了儒学及中国哲学的深层···

【朱汉民】宋学的内圣转向与《四书》学身心工夫

北宋前期的宋学学者均以复兴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为目标,但是,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宋学主流对王安石的政治批判和学术怀疑进一步加深,他们逐渐更为强调内圣的重要性和根本性。宋儒反对走王安石从《五经》寻求富国强兵的外王路线,转向从《四书》中寻求内圣工夫。宋代士大夫的内圣追求推动了宋学思潮的转向,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四书》···

【朱汉民】宋儒道统论与宋代士大夫主体意识

为了弘扬儒家士大夫主体意识,宋儒提出并努力解决下列几个问题:在儒、佛、道三教并盛之时,哪家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在儒学学统四起之际,哪一派是儒学的正统?在道统与政统、儒生与君王的共治结构中,该谁主导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