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星】“和平性”为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今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叶小文】弘扬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天下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中华文明史上,协和万邦的理念一脉相承,集中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天下观。

【范丽珠 陈纳 蒋潞杨】从人伦日用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性:滇西南不同族群生···

基于对滇西南不同族群社会生活的田野资料,借助不以任何一种文明形态为标准版本的知识社会学视角,探究以孔儒传统为核心的中华“教化系统”在滇西南各族群的生活世界中内化为地方性“社会知识库”,多元通和的信仰与当地文化习俗相结合,使安身立命的伦理价值嵌入于敬天法祖和神道设教等日常生活的礼仪实践中,构造出了社会赖以维系的意义···

【董恩林】论儒学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

儒学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古代专制王朝的政治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体系。儒学中作为古代王朝政治意识形态的那部分虽然过时了,但作为民族的社会的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价值观的这部分,是没有阶级性、时代性的,甚至是没有民族性、没有国界的,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永恒的、不变的,只要中华民族存···

【余东海】中华民族的定海神针

历史是由儒家写的,这里的写字兼有二义,一是笔写,记录历史;二是行写,创造历史。中国的历史是由中道文化引领和王道政治创造的。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和集大成,就是对先秦中道文化和文明的大总结。

【刘丹忱】董仲舒“大一统”理论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赋予其政权统一和意识形态统一的含义,以解决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合法性及国家文化认同的问题。两汉四百年的空前统一更使大一统思想固化为民族心理,中华各民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董仲舒确立的“大一统”学说为中华民族长期自在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撑,使各···

【毕耕 晏华华】从文化元典看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

所谓生命意识,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民族集体意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创造生命、发展生命和超越生命的生命意识和崇高理念,并一直延续至今。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

【丁鼎】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及其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大一统”思想即倡导、推崇和重视国家统一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可以追溯到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大一统”观念对于中国发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并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使中国境内各兄弟民族在“大一统”的思想基础上逐步凝聚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并进而形成···

【陈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华民族:基于文明论的理解

“教”与“俗”、“政”与“宜”是一种有着位格层次的结构关系,“教”高于或先于“俗”,“政”高于或先于“宜”。这与现代社会国家认同先于文化认同、公民身份先于族群身份颇相契合。效率与秩序的稳定平衡、国家社会的良性互动,是所有执政者都重视追求的。中华政治文化明这样一种整体性智慧及其优势,相对于左右两种分别以个体和阶级为中心的叙事可···

【吴启讷】中美对决与港台乱局促进中华民族国族建构

近代中国国族建构的过程中包含了几次改朝换代、改造社会的革命。当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经济得到快速成长之际,整个社会氛围转向重新检视革命的缺失和代价。

【黄松筠】华夷理论演变与中华民族形成

华夷理论作为中华民族统一体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其一旦产生,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形成和发展就会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盛洪】寻求中华民族新的制度结构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完全可能由原来在不同社会中生成的文化传统或制度安排结合而成;前述两希传统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就是一个典范。然而这种结合又是有条件的,并且要经历长时期的阵痛。如前所述,一个社会更容易接受外来的有形制度,本土的无形制度更不容易被外来的竞争者替代。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