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奎著《民国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的变迁:以儒学为探讨中心》出版

本书试图从国家意识形态角度、在分析民国时期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论述民国时期两届中央政府对儒学的运用与改造问题,尤重分析儒学在上述两个阶段参与国家意识形态重建过程中的实践陷阱与教训方面。

【丁匡一】反思西方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 ——以近年来国内非主流历史话语为对象

国内历史知识传播话语的背后,暗含着意识形态的逻辑。深透理解、把握近年来国内历史知识的传播话语,应结合历史叙事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区分、厘定各种话语形态背后的支撑性逻辑,追踪其呈现与演化,归纳其特征,进而辨识其背后所潜伏的意识形态结构。

【朱康有】董仲舒对《春秋》的意识形态转换

《春秋繁露》以“道必极于其所至”的天人整体观为形上基础,根据“褒贬”“两言而管天下”建立核心价值观之“大义”,借“长于治人”的《春秋》架构起“为政”之理,着眼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为汉代亦为其后的中国传统社会奠定长治久安的意识形态根基。

【周北辰】走出意识形态的困境

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困境,并指出了摆脱困境的途径。那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第三次中国化的基础上,实现意识形态由“救亡型”向“建设型”,由“理论型”向“文化型”的转轨。同时,本文还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扩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中国的文化意识形态战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