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和“阴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宇宙观或者宇宙论的最基本的范畴。产生的时代也比较早,应该在西周时期就有这种概念了。气的思想,我们在哲学上叫作“气论”,是一个以气为核心的体系。气论是中国哲学里面古代存在论的一个主要形态。
春分刚过,清明将至。在二十四节气的循环往复中,时光荏苒。从夏朝到周朝逐渐建立起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其中不仅包含当时先进的科技知识,促进和服务了历史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今天的气象学研究也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气象学是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作为宝贵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其作用与价值有待···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何时,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才最终确定下来?二十四节气对古人的生产生活有怎样的指导价值?从古至今延续数千年,二十四节气为何具有持续的影响力?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深入解读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聆听二十四节气主题讲座、学包饺子、品鉴自己亲手包的饺子……21日,在中国传统节气“冬至”到来前一天,同济大学启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150名学子分别齐集该校四平路校区西苑食堂面食部、嘉定校区春禾苑食堂面食部,通过耳听、手动、口尝等多种感官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