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所处的南宋时代礼制废弛已久,民间佛道盛行,儒家祭祀礼仪难以推行。朱子折中损益诸家观点,打破家庙的身份限制,将祭祖场所定名为“祠堂”,并以《司马氏书仪》为蓝本,综合已有的祭祀场所形制,于《家礼》之中首创祠堂制度。《家礼》祠堂制度的核心为“祭及高祖”与“同室异龛”。
本文从三方面概括了朱子《家礼》的特质:第一,《家礼》按照“礼有本有文”的原则,系统地规定了“家日用”之通礼,突出了“纪纲人道之始终”的冠婚丧祭之礼,从而将作为“天理之节文”的“礼”广泛贯彻到百姓日用常行之中,最终实现了化民成俗的目标
清明我回祠堂祭祖,在叙永与大家小聚。一般这种家族小聚会,话题肯定是围绕家族和祠堂展开,别人听了打瞌睡,我们是越聊越扎劲。其中,子雄幺爸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我们重修祠堂,是为了什么?我当场也没有答话,只是沉默。虽然这也许是他随口的一句话,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一句拷问我们灵魂的话,这个问题就这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礼”为特质和表征的文化。“礼”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所有行为、仪节、典章制度、伦理道德等都属于“礼”的范畴。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是政治思想和社会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