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1.通识性强: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编写。2.内容丰富:包括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传统思维方式、传统美德、哲学、史学、文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艺术、器物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等。3.本书为新形态教材。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春和景明,桃李竞芳”,清明节刚过,喀什地区教师培训中心103名中小学老师走进喀什大学国学院,开启了一场“学习传统文化,汲取先贤智慧”之旅。
2月21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融合发展论坛在郑州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山东,甘肃,广西,广东,湖北,云南,内蒙古等十余省份的传统文化创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中华优秀文化的互联网融合发展之道,云国学汇联合创始人任海军,湖北童学馆董事长,国学创业家首席导师李广斌先生,爱读经著名讲师经涛老师,良心网董事长···
8月25日,山东社科论坛20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理论探索与山东实践研讨会在济宁学院举行。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在会上作了题为《从文庙释奠礼建构看传统文化“两创”实践》的大会发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深植于炎黄子孙内心的精神指引,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源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需求相融合,推动新时代素质教育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曲阜师范大学在创新传统文化发展、体现鲜明文化特色、突出地域文化优势中一直强调“以文化人”“为国弘文”的责任担当和育人理念,在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校准确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要求,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为依托涵养新文科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在民间语境中,传统文化由“冷灶”变成“热炕”,在学术语境中,国学由冷僻孤绝到显于庙堂,这个过程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是不是真的“热”了?各家有各家的评说。但有个事实显而易见,上世纪九十年代重新活跃于民间的国学,近年来登堂入室,被吸收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国家意志主话语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