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诚】我们为什么要去果敢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16-10-15 23:35:08
标签:

我们为什么要去果敢

作者:史明诚

来源:“儒士社”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十四日己巳

           耶稣2016年10月14日

 

 

三百多年来,在中国与缅甸的交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族群,名为果敢。

 

在缅甸,他们被认为是从中国云南而来,居住在果敢的中国汉人。而在中国,则认为他们是明朝在缅甸的遗民。在缅甸,这些果敢人还成立了果敢邦(即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是缅甸境内唯一由汉族为主体成立的地区组织。

 

让我们且追溯历史,回看果敢的前世今生。

 

众所周知,在明末清初,中国这片土地上上演了两个政权之间的多次交锋,最后以满清政权的胜利而画上句号。但是人们似乎很少留意到崇祯帝吊死煤山之后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南明流亡政权,而这个政权的真正休止正是跟果敢有关。

 

  

▲1911年云南都督蔡锷以「三迤士民」名义竖立的「明永历帝殉国处碑」

 

1647年,南明的第四任君主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位,是为永历帝。同年清军陷广州。后为避清军,永历帝迁都昆明,号称滇都。

 

1659年,时为顺治十六年正月初三,吴三桂驱逐他们到明朝属国缅甸的边境瓦城,缅甸国王挽留他们住在那里。

 

1661年,缅京老王宾德勒(莽达)去世,新王比耶王(莽白)一上台就囚禁了永历帝的旧属及下属官员,并把永历帝献给了吴三桂。

 

1662年,时为康熙元年,永历帝在昆明金禅寺被吴三桂用弓弦缢死,南明政权至此灭亡。

 

清政府于此设立“木邦宣慰司”管理该地区,命令一位杨姓将领为“土司王”,实行统而不治。

 

1852年,英国殖民者侵占缅甸。

 

1897年,英国人和清王朝订立《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标志着英帝国侵占了该地区,该地区并入英属缅甸,该地区成为英属缅甸的领土范围,并开始种植罂粟,并且迫使汉族改名为“果敢族”,汉语改为“果语”,中文改名为“果文”。

 

1947年,缅甸立国的“班弄”会议,土司杨文炳作为“果敢族”的代表出席了民族加盟缅甸邦政府的签字仪式,“缅甸政府正式承认300年来不被接纳的果敢族为其境内合法少数民族”。

 

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于是造成了该地几十年的动乱,1989年停战,并成立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

 

  


▲2016年10月4日 拍于果敢 南伞镇

 

对于历史的追溯至此,因为一些政治的原因,果敢与缅甸之间的关系不能备述。但时至今日,因为双方的冲突(尤其2015年),导致了大量战争难民涌入中国南伞境内,这批果敢难民伴随着的是子女教育问题。他们因为文化上与中国同宗同源,说中文,用简体字,在果敢区时所用教材完全与国内相同,所以在继续教育中,国内志愿者可以轻车熟路,但是教师人数远远不能胜任需求。

 

冲突一直在持续,难民的安置及其子弟教育的问题也一直增加。回顾果敢的前世今生,我们很难将自己的命运与他们割离,我们,都是华夏之后。

 

  


▲2016年10月4日儒士社弘道团与果敢流动教学点的孩子们

 

永历帝写给吴三桂的绝笔信:

 

将军本朝之勋臣,新朝之雄镇也。世膺爵秩,藩封外疆,烈皇帝之于将军可谓甚厚。讵意国遭不造,闯逆肆志,突我京师,逼死我先帝,掠杀我人民。将军缟素誓师,提兵问罪,当日之本衷原未尽泯也。奈何清兵入京,外施复仇之虚名,阴行问鼎之实计。红颜幸得故主,顿 忘逆贼授首之后,而江北一带土宇,竟非本朝所有矣。

 

南方重臣不忍我社稷颠覆,以为江南半壁,未始不可全图。讵鸾舆未暖,戎马卒至。闵皇帝(指弘光)即位未几,而车驾又蒙尘矣。闽镇兴师,复振位号,不能全宗社于东土,或可偏处于一隅。然雄心未厌,并取隆武皇帝而灭之。当是时,朕远窜粤东,痛心疾首,几不复生,何暇复思宗社计乎?诸臣犹不忍我二祖列宗之殄祀也,强之再四,始膺大统。朕自登极以来,一战而楚失,再战而西粤亡。朕披星戴月,流离惊窜,不可胜数。幸李定国迎朕于贵州,奉朕于南(宁)、安(隆),自谓 与人无患,与国无争矣。乃将军忘君父之大德,图开创之丰勋,督师入滇,犯我天阙,致滇南寸地曾不得孑然而处焉。将军之功大矣!将军之心忍乎?不忍乎?朕用是遗弃中国,旋渡沙河,聊借缅国以固吾圉。出险入深,既失世守之江山,复延先泽于外服,亦自幸矣。迩来将军不避艰险,亲至沙漠,提数十万之众,追茕茕羁旅之君,何视天下太隘哉!岂天覆地载之中,竟不能容朕一人哉!岂封王锡爵之后,犹必以歼朕邀功哉!

 

第思高皇帝栉风沐雨之天下,朕不能身受片地,以为将军建功之能。将军既毁宗室,今又欲破我父子,感鸱鸮之章, 能不惨然心恻耶?将军犹是中华之人,犹是世禄之裔也。即不为朕怜,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独不念己身之祖若父乎?不知新王何亲何厚于将军,孤客何仇何怨于将军?彼则尽忠竭力,此则除草绝根,若此者是将军自以为智,而不知适成其愚。将军于清朝自以为厚,而不知厚其所薄,万祀而下,史书记载,且谓将军为何如人也。朕今日兵单力微,卧榻边虽暂容鼾睡,父子之命悬于将军之手也明矣。若必欲得朕之首领,血溅月日,封函报命,固不敢辞。倘能转祸为福,反危就安,以南方片席,俾朕备位共主,惟将军命。是将军虽臣清朝,亦可谓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负先帝之厚恩矣。惟冀裁择焉。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