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百安】谁在清除亚里士多德?

栏目:他山之石
发布时间:2020-08-05 00:55:18
标签:亚里士多德

谁在清除亚里士多德?

作者:万百安

译者:吴万伟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六月十六日庚辰

          耶稣2020年8月5日

 

 

 

图片文字:希腊克诺索斯遗址(Knossos)阿里阿德涅别墅(Villa Ariadne)里的哈德良(Hadrian)无头雕像。(Source:Wikipedia)

 

阿格尼斯·卡拉德的“我们应该清除(cancel)[1]亚里士多德吗?”似乎是为亚里士多德继续作为经典作家进行勇敢的辩护。但是,究竟是谁要将他踢出去呢?

 

卡拉德教授写到“我还是要为亚里士多德辩护,支持其在哲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我要指出学习他的思想能带来的好处。”为亚里士多德辩护是要防范谁的攻击?亚里士多德一直是哲学史上被讲授和研究最广泛的思想家之一。(据预测,他的《尼各马克伦理学》是美国大学中十大最广泛阅读的哲学教科书之一,他的《政治学》和《诗学》也是前100本著作之一。)

 

卡拉德的这篇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哲学专栏《哲人之石》上,该文注意到亚里士多德为奴隶制辩护,认定女性天生比男人低劣。讲授亚里士多德的老师都知道这一点,包括笔者和马萨·诺斯鲍姆(Martha Nussbaum)等自认为既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又是政治上的进步人士的人。

 

这篇文章继续说“如果取消是基于意识形态的罪恶而将其从卓越的位置上清除出去,或许值得说一说取消亚里士多德的问题。”这有一种给出“取消”定义的正式外表的意味,但是苏格拉底将因为其缺乏清晰性马上将其砸得稀巴烂。亚里士多德被从他现在拥有的“卓越位置上清除出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可能反对的“清除”的某些可能意思有如下几种:(1)应该禁止亚里士多德出现在课程中;谁也不应该讲授他的思想,除非是用来批判他;(2)应该将亚里士多德置于哲学课程中不占核心的位置。如果作者“清除”的意思是(1),那她是在反对愚蠢的稻草人。事实上,立场(2)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我们的意思是应该在课程中留出更多空间给其他哲学家,如批判亚里士多德的性别歧视论点的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或者威尼斯女作家卢克雷齐娅·马里内拉(Lucrezia Marinella),或者反对奴隶制观点的拉斯·卡斯巴托洛姆(Bartolome de las Casas)和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如果这么做,让我们在课程表中也为孟子、庄子、《薄伽梵歌》、佛教《正理经》等留出空间。(对反对课程多样化的乏味和错误论证的回应,请参阅拙著《回归哲学:一个多元文化哲学宣言》)

 

既然第一种解释(1)是错误的,而该评论文章没有能提供反对第二种立场(2)的初步论证(prima facie argument),将“清除”的解释归结于任何一种或许都有些过于苛刻了。作者实际上在反对的或许是第3种主张(3):我们不应该在真空中讨论某些观点,相反,应该讨论哲学家所讲授内容的实际政治后果。如果这是“清除”的含义,那我支持这种取消。

 

每次在讲授亚里士多德时,我都讨论他的性别歧视观点和为奴隶制辩护的观点,以及他的观点产生的历史影响以及可能继续产生的影响。我认为,在讲授亚里士多德时不提及这些东西是不负责任的(虽然我认为应该由具体的任课老师来决定应该花费多少精力在该话题上),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会让亚里士多德成为我们的敌人,一分钟也没有(卡拉德指控的没有指名道姓的思维群体)

 

卡拉德说的某些话暗示这第三种立场是其攻击目标。我们被告知应该“从字面意义上解读亚里士多德,也就是说,将他的话纯粹解读为信念内容的承载者。”试图理解内容和思想家信念的假设性辩护当然是我们作为哲学家应该做的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导学生做的事。但是,还有其他问题和议题被禁止进入吗?

 

我们被告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途径是经验性的---也就是说,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其实,不仅仅是观察。柏拉图观察了同一个世界,在女性的智慧和道德潜能方面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清除文化的祖师爷奎因(W.V.O.Quine)和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不是在警告我们观察在说明理论选择时证据不足吗?)

 

卡拉德继续说“当我阅读他的作品时,我看到了一种世界观--仅此而已。我并没有看到他的话语背后隐藏的罪恶意图或不可告人的动机。我并不将其解读为性格恶劣的标志也不是试图传达某种危险的信息,竟然需要我即刻驳斥或保持沉默以便保护弱者。”但是,作为负责任的哲学家,尤其是考虑到当下可悲的现实,我们不能假装比如有些人天生就是奴律,女性不能在某些智力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等观点是没有实际后果的无辜的经验证主张。

 

我们也需要记住,在我们的学生中有一些人亲身经历了亚里士多德的恶劣观点所产生的持久存在的实际后果。拘谨地坚持认定我们(和他们)将其观点仅仅作为经验性假说来对待或将焦点仅仅集中在他说的话的“字面意义”上就漏掉了太多重要议题,包括在哲学上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在文章将近结束时,卡拉德哀叹说在当今的政治气候下,“甚至高喊‘言论自由’的呼吁也能招徕非字面意义的阐释,被理解为鼓吹者获得或者巩固权力的最有效方式而已”。但是,正如我们在最近的《哈波斯公开信》[2]看到的那样,有时候“‘言论自由’的呼吁”不过是“鼓吹者获得或者巩固权力的最有效的方式而已”,(正如其他人已经指出的那样)忽略这个问题是不负责任的。

 

我对这篇文章的批评意见之一是,她在关键要点尤其是关于“清除”是什么以及亚里士多德的所谓威胁到底是什么等问题上模糊不清,这是无法为其辩护的。(有趣的是,亚里士多德曾经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中有一场讨论,话题是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当你死了两千多年以后,某些糟糕的事是否可能发生在你身上)。像罗素(Russell)、卡尔纳普(Carnap)和奥威尔(Orwell)等哲学家都知道模糊性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缺陷,模糊性还可能成为压迫他人的工具。它允许人们用一种回避理性批判的方式影响他人,因为根本没有办法明确核对。(特朗普是使用这种伎俩的高手,《哈波斯公开信》的作者们同样如此。)

 

但是,在本文的最后总结中,我将遵循该文作者的建议仅仅对其“字面意思”做出回应:该文写得很拙劣,论证也很蹩脚,原因就是它过于模糊不清。

 

作者简介:

 

万百安(Bryan W.Van Norden),美国泛瑟学院(Vassar College)哲学教授,著有《回归哲学:一个多元文化哲学宣言》。

 

译自:Who Is Cancelling Aristotle?By Bryan W.Van Norden

 

https://medium.com/@bryanvannorden_14478/i-am-puzzled-by-agnes-callards-article-should-we-cancel-aristotle-92a08a4ec6de

 

本文的翻译得到作者的授权和帮助,特此致谢。---译注

 

注释:
 
[1]“Cancel”是英文中的一个新用法,比如“cancel culture”(清除文化)。美国右翼人士常常使用这些词语来谴责美国左派采取的一些行动。美国右翼人士声称左派在批判和抵制其他人的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言论的活动中做得太极端了。译者最初将'Cancel'翻译成“抵制”,因为“清除亚里士多德”在汉语中听起来怪怪的。不过,抵制的意思比较具体,而Cancel在英语中意思很模糊,根据说话人的情况可以指一切也可以指什么都没有。中文读者或许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但英语中的cancel Aristotle也是最近用得多了才不觉得别扭了,我们权且直译为“清除亚里士多德”,有待时间的考验吧。
 
[2]“Harper's Letter”指的是“呼吁正义和公开辩论的公开信”,因为发表在著名的文学杂志《哈波斯》上而得名。这封公开信发表在2020年7月7日,其中有153个公众人物签名,包括著名作家《哈里波特》作者罗琳(J.K.Rowling)和政治理论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等。信中抱怨说“信息和观点的自由交流是自由社会的生命线,如今却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万百安在文中说的“其他人”是指对“哈波斯公开信”做出回应的人,他们写的信题目为"关于正义和公开辩论的更具体公开信",2020年7月10日发表在在线杂志《目标》(Objective)上。这封更具体的公开信认为“哈波斯公开信”的签名者都是有钱有势的人物,他们没有被要求闭嘴的危险,这些特权人物忽略了有色人种和其他边缘性群体长期以来一直被一代一代的新闻界、学界和出版界的压制而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声音。---译注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