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韦斯特】为后现代主义辩护

福柯拒绝身份认同政治并不令人吃惊。毕竟,他拒绝固定不变的、稳定的范畴观念。这和其他后现代思想家们一样。就像福柯本人一样,将他们描述为“自由意志论者”或者“无政府主义者”或者“浪荡公子”可能更好些。毕竟,无论你认为福柯和德里达是什么,他们都是自由思想家。

【艾伦·莱维诺维茨】使用智能手机之道

我们从来不缺乏创造性的窍门来修复人与智能手机破裂的关系。消费是敌人,限制是解决办法,新习惯是人家承诺的结果。目标呢?更具生产性的生活,让人摆脱无用的浏览和空洞无物的社交媒体光顾之苦。

【伊丽莎白·拉什·奎因】什么也不能像失败那样成功

想到死亡令人如此痛苦的理由是,无论是自己的死亡还是他人的死亡,每个生命之前和之后不是那没有终结的虚无,相反,是它那简单的庞大无垠,虽然有人可能说因为我们不可避免要遭遇的痛苦:导致个体存在的种种特殊性的众多时刻,填补我们生存时刻甚至多得溢出来的种种错综复杂之事。

【里弗卡•温伯格】死亡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各位读者朋友,时间就是个杂种:与她交往没有意义,不与她交往同样没有意义。认识到时间是让人生变得有意义或无意义之物能够让我们减少一些对死亡的痴迷,更容易与人生中的大事达成和解:需要活着的那段时间。

【斯蒂芬·安德森】偶然与幸福

毫无疑问,我们在物质上更富有了,在周围环境上我们也得到更多的庇佑,但是,如果有什么的话,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加焦虑,更加不满意,在情感上更加迷茫无助不知所措,难道不是吗?

【格温德·林·格雷瓦尔】死亡时尚

“时尚”这个词往往让人毛骨悚然,背脊发冷。我的意思不仅仅指知识分子而且指普通大众。时尚为虚荣心、消费主义、肤浅薄情、女性化、诡辩术、江湖骗子擂鼓助威,使其大行其道。当然,听到“时尚”这个词时,你大概不会想到哲学。

【罗布·博迪斯】痛苦政治学

疼痛经验并非人类独有的东西。疼痛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变动而有所变化。详细阐述这个历史能揭露人类痛苦的政治学,它位于人类衡量、确认和抛弃痛苦体验的各种尝试的核心。

【德安博】科斯提卡·布拉达坦著《失败颂》简评

《失败颂》将在每个读者身上激发批评性反思,为其提供一点儿都不狭隘的教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它不是对自我以及现有观念和感受的称赞和恭维,相反,它以愤世嫉俗的、令人担忧的、可能带有救赎色彩的方式挑战我们的成功假设:你可能失败,就这么简单。

【西奥多·达林普尔】精神水果

我们的所有行动都是因为我们的习性还存在一种更弱的版本:即如果我去散步,那是因为我是喜欢散步的人。但是,这与说我除了散步,其他任何事我都不做不完全是一样的。习惯就算再强烈也不是命中注定必然如此。

【阿尔伯特·诺顿】新诺斯替主义

人们逐渐开始想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依据内心自我或其他冲动来定义自我。但是,这种自我定义最终证明其往往源自社会价值观。在这奇怪的时代,波西米亚反文化时髦潮流意味着与社会元叙事严格保持一致。

【乔书亚·福亚·迪恩斯塔】叔本华对黑格尔:进步还是悲观主义?抱有希望还是放弃所···

这个世界不是我们要征服的东西,痛苦不能被乐观主义消除,历史不能按照对我们有利的方式重写。虽然这些真理可能有些令人失望,但它们能将我们从虚假的希望和精神支撑中拯救出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见这个世界。这正是叔本华希望的结果,如果他允许自己拥有希望的话。

【阿兰·雅各布斯】大卫·休谟的社交媒体指南

通过培养趣味的细致,我们能够变得更少脆弱性,更少被人操控;随着激情世界不再支配我们,理智和观念的伟大领域将再次成为我们可以够得着的东西。

【克里斯汀·奥弗罗】人越老越聪明?

聪明的个人并非天生聪明。聪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习得的,通常都伴随着一些困难。聪明人的视角往往很开阔。也就是说,它们并不集中在琐碎和肤浅之物上,也不会局限于人类思想或行动的单个方面。

【迈克尔·罗斯】文科教育是精英主义?其实是实用主义

美国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是,其最独特的元素之一就是实用主义的自由教育。这种形式的学习---无论你在学习什么---将习得具体技能(如读书识字和简单计算)与理解这些技能与如何应用在更广泛的背景联系起来。

【阿南德·加布拉卡什·瓦伊达】自杀伦理学

在《西西弗斯神话》中,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者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写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定生活是否值得过等同于回答哲学的最根本问题。所有其他问题---无论是这个世界是否有三个维度,还是心灵是否有九个或者12个范畴,都是随后提出的问题。”

【马赫迪·拉尼】已知的不可知

古代怀疑论者使用怀疑作为探索世界的方式。后来的思想家们甚至破坏了这种可能性。

【西奥多·达林普尔】入夜

我们拥有的东西只是在失去了之后才能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这个道理不言而喻。一生中从来没有患过大病的人很难知道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多么可贵,他想当然地认为他的幸福是天生的,大多数人都有的状况。

【科斯提卡·布拉达坦】逆流而上:论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

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DIOGENES THE CYNIC)有一次在演出结束时,其他人都在往外出,他偏偏试图往剧场里走。当有人困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第欧根尼回答说,“这是我一辈子的做派。”(

【伊万·莫里森】乐观的虚无主义者

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它是个巨大的机会,让你玩得开心,让你自己去创造意义---这是最新的后现代励志咒语。现在流行的乐观的虚无主义潮流是21世纪新主张,阐述存在和价值都是毫无意义的教义。如果将人生意义是什么的问题输入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你很可能得到乐观的虚无主义作为答案。

【亚历山大·莱斯卡尼奇】感受根本性的失败——科斯提卡·布拉达坦著《失败颂》简评

受到萧沆抨击人类物种没有边界的自我中心性的启发,科斯提卡·布拉达坦在《失败颂》中阐述了有关失败的深刻见解和聊天漫谈式的思考,作者不无挖苦地注意到,“人类的存在是两个虚无之间短暂发生的瞬间。第一个虚无---浓厚的、难以穿透的虚无,接着是火光一闪而过,随后又是没有尽头的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