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佳莉】阅读经典,行入蔚蓝,纯正生命趣味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1-11-11 01:10:10
标签:阅读经典

阅读经典,行入蔚蓝,纯正生命趣味

作者:陆佳莉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十月初六日壬戌

          耶稣2021年11月10日

 

1接收任务,认真准备

 

研一入学伊始,我们便要制定好研究生三年期间的培养计划。在选择所修课程时,除了按照学校要求选课外,我还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其中就有杜老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专题研究》这门课程。

 

 

 

选修本门课程原因有三:其一是源于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很喜欢伦理学,在我本科期间就学习过这门课程,但自己在伦理学的学习上浅尝辄止,对其认识和了解太过肤浅、不够深入,所以想再次深入学习。其二是我的导师柳老师的倾情推荐。入学之初,柳老师问我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时,得知我喜欢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便热情向我推荐杜老师的伦理学课,并嘱咐我跟着杜老师认真学习,开拓视野。其三是师兄师姐的热心建议与真心夸赞。师兄师姐不止一次地向我提到杜老师,他们因杜老师独特的授课方式、丰富的知识内涵、优雅谦逊的个人魅力和对学生始终如一的热情与友好而大加赞扬,他们都非常喜爱与敬佩杜老师。以上便是我选择伦理学这门课程的原因所在。

 

 

 

时光如流水,很快就到了研二第一学期,我期待已久的伦理学课也终于要开课了。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迎来了第一节伦理学课,我被和善、温柔、优雅、渊博的杜老师所吸引,果然如师兄师姐所说别无一二。太开心了,之后的课程我都会早早地去教室等待老师与同学们的到来。第一节伦理学课由杜老师开启,让我们对伦理学有了最基本的掌握与认识。除此之外,杜老师还给我们每个人安排了学习任务:或选择杜老师给出的主题或自己选择与伦理学相关的主题,做出课件,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缘于我曾切身体验过亲人患病、饱受病痛折磨直至离世的锥心之痛、也缘于我经常看到或听到种种违背生命伦理道德的事件与出现的各种生命伦理问题,所以对生命伦理的相关内容有过或多或少的思考与体会。如此一来,我便选择了生命伦理作为我的课堂分享内容。

 

 

 

我喜欢讲课,喜欢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交流,在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中,也想成为一名老师。所以,接到杜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时,我起初是开心愉悦、欣然接受的。然而准备过程中,在查找资料、课件制做、内容选取、主题构思和如何富有新意地呈现主题内容上遇到了各种小阻碍与困难,这使我困惑、焦虑不安。随后,当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解决办法时,所有都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一切准备就绪后,该是讲解、呈现分享内容的时候了。我对着电脑一遍又一遍地演练、预设问题、想象讲课情景和老师同学们交流想法等。我是第二个做课堂分享的,所以很快就轮到我了。

 

2、课堂分享,课后反思

 

 

 

虽然自己在课后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但是在正式呈现中还是出现了各种小插曲,和自己想象中的课堂讲解不太一样。比如视频播放、讲课时间把控、重点内容的选取、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语速的快慢、讲课过程中例子的引入与逻辑框架上等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分享中多加注意与改正。其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由于我准备的生命伦理的内容比较多,讲解完前面的内容后,关于生命伦理教育的内容就只能粗略地过而且为了赶时间,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把我的内容分享完,语速就特别快,这一点是我今后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本次课堂分享,我收获颇丰,感悟良多。一堂出彩有趣的课堂,是要有背后绝对的、辛勤的付出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都没错。要想成为一名令学生满意,自己舒心的好老师更要做出十足的功夫与努力。除此之外,课堂上老师、同学们提出的真诚意见与建议,都是我以后的讲课中或者是在未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为此,我很感激杜老师能够给我们安排这样的任务,给我们提供一次锻炼自己、充分挖掘自我潜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机会。

 

 

 

3简短交流,我心飞扬

 

心有境界行则正,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之长相,分体貌和心灵。五官之美如花开艳阳,直接;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动,需依托,靠修养方能呈现。人的精神长相,是一种看不到的能力,这个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依然源于“那些看上去保守的、却又拯救、平衡着我们内心的东西”即具有普世性的价值元素,对智慧、优雅、善良、宽容、理解、勇敢及爱的追求……凡此种种,皆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应有的德行。

 

 

 

秋时已暮,课近尾声。本学期由杜老师给我们讲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专题研究》这门课程已完美落幕,但大家还意犹未尽,依然沉浸在精彩丰富的课堂上。我感恩所遇一切,每时每刻都会在不经意间被感动。渊博儒雅的老师、好学友善的同学、阳光灿烂的笑容、每一堂课上思想火花的碰撞……都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记得在最后一节课的大总结中,杜老师谈到自己给本科生上课时,让同学们阅读经典一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幸福、激动、开心、感动是我当时的心情。遇到杜老师这样一位热爱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的老师,是我之幸、学子之幸,教育之幸。课后,我和杜老师进行了交流互动。简短的交流,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回答而回答,真正的互动交流是心灵的互动,思想的碰撞,是相约成长为读书人的模样。这也是杜老师多年以来,恒久坚持并付诸实践的“师生共学,教学相长”的职业宗旨。

 

 

 

这又让我想起,我所要分享的生命伦理的主题中关于生命伦理教育的内容。我认为生命伦理教育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向人类普及关于生命领域内的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重新启动人类“原始道德”的程序并使之持续适应文化与文明的新环境,培养人们的生命伦理意识、提高生命质量、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提升人文素质修养、开拓生命境界、刷新生命,刷新生活、开启灿烂的生命模式。想到此处,杜老师让学生们学习《论语》、阅读经典著作、交流想法、互通有无,这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更为宽广的生命伦理教育吗?岂不是在帮助学生们活得更加丰盈、更加美好吗?又联想到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幸甚至哉!

 

 

 

我是吃饭长大的,也是“吃爱”长大的,更是读书长大的。爷爷是一位老知识分子,酷爱读书学习、平时在家喜欢自己吟诗、作诗、写作。还在我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之时,爷爷便教我背诵唐诗宋词、国学经典。从那时起,我便与这些经典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爱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我所有的精神力量均源于它们,也正是这些经典支撑着我一路阳光,一路前行,收获更多的爱与力量,也比别人更早地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才算是真正地活着。

 

 

 

当我每遇学习上、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时,特别是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只能待在宿舍,安心隔离,不能外出时,常常激励我前行的正是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和诗词。它们是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公孙丑上》);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是“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纬屹天柱”……

 

 

 

是它们告诉我们要昂首挺胸、大步流星,以积极奋勇向前的状态来面对生活,面对我们的职业,是刚,是韧,是面对困难不低头,心中始终怀着希望,并朝着这样的希望坚韧不懈地向前、向上,是教我们做人,就要做顶天立地的人。当我面对进退得失、生死荣辱与公私利益时,它们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出死无私,致忠而公”;“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等等,告诉我们每个人如何扮演好我们的公职,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是对公的崇尚,告诉我们始终心慕大道永不停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当我看待世界与处理问题时,它们也是“道并而行不悖”、“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博大天下情怀,告诉我们以宽广的眼界和胸怀看待天下,看待这个世界。

 

 

 

当我面对亲人离世、父母衰老、自己成长时,它们还是陶渊明的《自祭文》和《拟挽歌诗》;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临终遗言;它们还是庄子所言:“吾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庄子•列御寇》)的对待死亡的“诗意”态度,达观平静、淡然地到自然中去,享受拥有天地江河、日月星辰及万物的陪伴,其葬再厚不过,告诉我们将痛苦或者死亡“对象化”,即让死亡成为诗歌、作品集抑或诗意。当我面对集体、与人相处时,它们更是“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也是它们告诉我们只要中国各个方面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团结如一人,中国人民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在穿越历史的风雨,一路向前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就是在面对着一个又一个、各种各样凶险的考验中一路走来的,中国的文明就是在这种历史生态中创造下来的。那么面对这样的风险和考验,中国人民一路穿行写下五千年的文明,靠的就是这些中华民族所独具的文化基因、典籍诗书。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和自然灾害时,中国人民携手合作,共克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就基于这样的“生命典籍”与深入我们骨血的文化基因。

 

 

 

当然,阅读经典,涵养生命的作用不仅仅拘于这些。反观当今世界,在纷繁复杂、物质至上、感观色彩极其强烈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务物”成为了绝大多数人乐此不疲追求的“事业”。他们有的做事粗糙、生活粗糙、心灵粗糙、精神粗糙,正是这些他们中的“有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悄无声息地异化,被奴役,被操控,乃至这些“有的人”的队伍不断壮大成长为一个“异化的团体”,“一个异化的社会”。种种“异化”现象多半因钱而生,因钱而起,因钱而异。商品经济,“金钱社会”,人和人的关系变成了纯粹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除了赤裸裸的厉害关系,就是冷酷无情、冰冷的金钱交易,一切价值都成了交换价值,异化的社会、异化的人,“穷的只剩下钱了”,那么人的价值何在?人如何才能有尊严、有温度、自主地、自愿地、积极主动地、体面地活着而不是被支配,被统治?人们又拿什么来检验自己的信仰?所以再造生命的质地是现当下每一个人的生命必修课。

 

 

 

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能性知识,一类是涵养生命的知识,而经典就属于第二类。充分运用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经纶安邦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同时,也作为个人生命教育、扩展胸怀,开明精神,提升格调的人文修养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诚然,杜老师让学生们学习《论语》、阅读经典著作,是极其明智之举。这会让更多的学子从经典中受益,滋养我们的生命、感悟生命的力量、实现生命价值,那将是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源泉,那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阅读经典,行入蔚蓝,纯正生命趣味。因为我们灿烂的生命模式是多元化的、是丰富立体的。也因为蓝色代表着优雅、清新、智慧、宽广、博大、理智。所以阅读经典,行入蔚蓝,生命才会立体,才会鲜活,才会彰显生命本该有的雅致,慧采及真善美。真(世界为何如此),善(世界应当怎样),美(“是”与“应当”的统一),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阅读经典,行入蔚蓝,做林下风致、气质脱俗的上品女性,做外润内贞、风采翩翩的男性。

 

 


 

阅读经典,行入蔚蓝,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当我们老了,一定很可爱,有颗豁达的心,坚持健康的运动,有专属的爱好,有爱人相伴,不会寂寞,也不会老气横秋,一定是个温柔、有趣、受人欢迎的老人。我们也能精致到老,眼里盛满阳光,笑里全是坦荡,我们的生命是丰盈、起舞的。阅读经典,行入蔚蓝,拥有优雅的生命姿态,追求具有人性的温度即对爱的执着、思想的深度即对真理的追求、道德的高度即对超凡脱俗气质的坚守般的“三度人生”。阅读经典,行入蔚蓝,纯正生命趣味,有你有我也有Ta。

 

 


作者简介:

 

陆佳莉,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爱好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喜欢听歌和运动。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