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冀】各得其所 安于乡土

栏目:谏议策论
发布时间:2011-07-21 08:00:00
标签:
苏冀

作者简介:苏冀,男,西历一九七三年生,天津宝坻人。 独立学者,现居北京。

     
    
     
     
    英国保守党2010宣言开头说,一国之福在于人民间凝聚力强大、关于国家目标的意识清晰。但今国人播迁谋生,颇有流民之态,不但在物质生活条件方面,也在道德维系方面。马克思在《经济与哲学手稿》里说,“大城市的工人们为了工作,不得不放弃他们本应拥有的阳光、空气和卫生条件,而去忍受糟糕的光线、污浊的空气和不卫生的水,并把这些作为日常的物质生活环境”。而当前中国的情况更严重,农村、城市所有的人都面临环境污染的问题。每年春运的返乡洪流让一些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这正说明了国人身无定所、心无归处,渴望家的感觉。
    
    
    经济增长的数据抢眼而民众颇感拮据,似乎既存在认识的偏差又存在执行的散乱。认识的偏差包括新近传进来的种种发展主义的论调,更早传进来的各种意识形态也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存在着深度的对生产的崇拜,当前更糟糕的是追求GDP猛增的实用主义。而对政策不能公开讨论并进行有效制约,导致有些事情表面上就很荒谬。这造成了环境问题严峻和民众福利不足。
    
    
    当前人们都在关注城市下雨就内涝的问题,而有些人给出的答案只是小修小补,除继续浪费人力物力外,问题只会更加恶化。中国的“城市”是世界少有的巨大面积的楼群蔓延,如此情况下要解决排水问题就需要建设大量的地下排水网,实际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而且也将耗资巨大。
    
    
    当前可以见到很多浒苔、水葫芦爆发的新闻图片。这凸显了水系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暴露了反自然的生产方式造成的生态循环的断裂。“自然的生态循环”,简单来说就是动物吃植物,植物靠肥料,就是把人置换成猩猩后的假设状态。粪便本来是珍贵的物资,现在却和洗涤剂混在一起,成了难于处理的废物。浮萍本来是可以喂猪的,现在也一并被送到了垃圾场。中国城市的反生态性是个严重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在农村也日益恶化。
    
    
    更严重的问题是最近几年来的旱涝急转。有学者研究,明清时期华北的水面占到陆地总面积的一成,河、渠、湖、塘连成一体。华北是全国的一个写照。原生态的森林覆盖率下降,大气中凝水核减少,使一般性成雨困难。如此,下雨就发洪水,没雨就干旱。大气环流由海洋带来的水汽只是陆地降雨所需水汽的一部分,而所需水汽的大部分来自于本地的水循环。一些学者指出,中国的旱化趋势越来越严峻。最近召开了空前高规格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但需要做的工作是巨量的。
    
    
    在时髦的“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关键词下,能找到很多专家、学者关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环境保护思想的文章。其行文规范、术语准确,既包括核心思想的阐述,也包括某方面具体做法的探讨。但就总体社会影响力而言,这方面的思想还是支离破碎的,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还有大量官员、学者在讨论社会建设的问题,“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问题。流行的论调是,追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增加民众的收入、扩大内需,把现有蛋糕做的更大、分配的更平均。但如不彻底的调整发展的思路,在错误的方向上走的越远,现有问题就会越严峻,达不到目标。
    
    
    有学者说,马克思的哲学处在现代和前现代之间。列宁、斯大林的思想实际上很大部分来源于东正教。总体来说,苏联这个历史过程是俄罗斯对现代性的一次逆反式反应。当时大众多数还处在中世纪的状态里,革命的结果是红色沙皇的重生。当前起源于英美的新自由主义学说,荷兰左派把它比喻成浮油,很有趣。在英美学术的实用主义传统里,学者有时候沉迷于研究对象的琐细论证,其学说呈碎片状。而政治家总是声称为国家的利益服务,总是以眼下的利益满足选民的喜好。如此环境下,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每一点“市场化”的改变都会使其政治家受到赞美,但该国的总体经济状况也许更加恶化,总统小舅子借机把林木砍光。如此环境下,一个前现代国家的每一点“民主化”的改变都会让其领导人被贴金,但或许该国的总体政治状况更加肢解,食洋不化的选举让选民找不到如意的候选人。
    
    
    如何改变是一个借鉴古今中外经验、创造性的提出见解的问题。为此,必须有全面、深刻的反思氛围。西方借来的“公共知识分子” 这个词意味着一个宽松环境下的挥洒睿智,否则或者做反对派苦于斗争,或则做“老书匠”没于喧嚣。另外,只有在一个全面性的解决方案里,具体问题的答案才有意义。施行需要步骤、节奏、技巧,但眼界不能短浅。变革要持谨慎的态度,只改变需要改变的事项,也要果断,公认的需要作出的改变不能拖延。新的解决方案要贯彻一系列新的原则,要尽量多的人参与讨论才好。
    
    
    人们的生存方式要合于自然。要超越把自然作为手段的环保概念。万物土中生,万物归于土。人作为地球生物的一分子,只有在合于自然的环境中才感觉愉快。在楼群间观看难于养护的非本土花草的小孩,还不如在玉米地旁、向日葵下、荷叶覆盖的水塘里戏水的孩子快乐。畸变的宠物狗哪有新生的小毛驴可爱呢。而且,反自然的生产方式消耗的能源、物料巨大,超出环境的承受力,并带来对健康的直接损害。尤其在一些自然环境特殊的地区,冒然的废弃传统作法而追求“经济增长”很可能会短期内就导致致命的问题。
    
    
    经济上要以最小的人力、物力代价取得适度的民生福祉。有时从资本利润角度看起来合理的经济链条,从实物角度看却非最高效率的。要提倡朴实耐用的消费品,抑制“奢侈品”的虚荣。要提倡自然、健康的美感。当今科技对社会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要鼓励科技创新,让人们的科技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才能支撑人们的福利,克服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推动经济活动事半功倍。
    
    
    旧时,天下名义上都是皇帝的,实务上则最好是皇家、勋贵、士大夫、农民等的均衡,平常就像“私有制”。根据中外经验,应节制资本,平均财权,力求比较平均的小私有制占多数的所有制格局,人们拥有自己的小农场、小工厂或股票。所有自然资源的最终所有权属于全体国民,同时要保障个人的合法占有和使用,包括宅地、农田、草原。除非特殊规定,任何人占有某物不能超过上线,超过中线要交累进税,要保证每个人的生存下线。这保证了国家的整体行动能力,提供了保障公平的法理基础。
    
    
    要确保区域均衡发展。要促进产业和医院、学校等社会服务的均衡。资本常常掀起波澜以谋取更大利润,如和权力结合起来危害更大,如此产生了巨大的无用、有害的经济活动,比如,工资的地区间失衡导致的异地生产会造成浪费,长途运输的车辆、燃油的消耗,修造高速公路的占地耗材,司机、装卸工的人力投入。要促进各地的生产方式因地制宜。
    
    
    均衡发展,人们散居于村镇。村庄被河塘围绕,其中有鱼虾有水草;绿树成荫,夏天也不热;自建的房屋,冬天也不冷。城镇规模要适度,被森林、农田间隔。人们的居住点和工厂、办公楼不要太远,有方便快捷的公交相连。各地传统民居汇集了几千年的智慧,因地取材、根据气候条件进行设计。要提供图谱指南供人们建房时参考,确保合适建材的供应
    
    
    要促进经济活动的局地化以及个人自给。也许不是最有效率的,但生产者的道德约束增强、产品质量的可信度增加,也减少了监管、诉讼之累。而自己种菜、养鸡之类的活动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种乐趣。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工业生产已经过时,很多领域小规模的生产不单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也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余下的大企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数量大大减少。促进局地有专长的人开百年店,讲信誉,质量好,不被资本操纵,避免恶性竞争。
    
    
    有人把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解释成“注重实业、抑制投机”。要避免商业的过度竞争,把产品和服务以最简捷的路径送达消费者。当前欧美的债务危机,说明了经济金融化的危害,其需要全面改革。对于可能形成超高价格的任何必需品,都应该节制其市场行为,避免游资之害。
    
    
    要确保经济方面的应有自由,消除体制上和实际上的阻碍,尤其要避免权力、资本操纵经济。今迁徙自由未实现,一方面是法律规定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被人为扭曲。人言,房地产绑架中国,都因不能约束官、商谋取不当利益。经济上,在良好的整体框架内,人们要自我照管自己,充分发挥人们的才艺,使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
    
    
    要保持各阶层、各行业收入分配的平衡。人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包括体力、智力各方面。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使每个人有体面的工作、能获得体面的收入。局部的超高收入腐蚀人心,说明经济体制出了问题,应予修正。
    
    
    要在增进海峡两岸一体化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主体性、独立性,要对进出口的利害作出全面评估,不要廉价出口产品、服务和原材料,避免定价过高、效用有限的产品进口。
    
    
    人口爆增是世界难题,要在均衡福利的基础上大力缩减人口。1980年代,宋健等的一个报告认为中国合适的人口规模是8亿左右,大概今天仍然适用。有人说现在的政策实际并未管住低学历的夫妇,这种逆淘汰实在需要一个迅速的改变。
    
    
    人之超越其他动物的特性在于知识的不断进展和想象力、建设性,面对问题要勇敢的提出自己的设想并实践之。《史记》里描述了黄帝的创造性工作,“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其当为当代中国人的楷模,以拯救危机、实现变革。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