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哲】静听雨落思童蒙 ——关于四海孔子书院幼教理念的思考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2-06-29 12:53:30
标签:四海孔子书院

静听雨落思童蒙

——关于四海孔子书院幼教理念的思考

作者:冯哲(四海孔子书院院长)

来源:“四海孔子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五月廿九日辛亥

          耶稣2022年6月27日

 

昨夜北京一场大雨,晨起不停,窗边听雨,神思悠悠。伴着雨声与鸟鸣,沉入夫子、朱熹、陆九渊和张载的教育世界。

 

北宋五子之张载夫子在其《语录钞》中说:“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他言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意思是读书需要整本背诵,认真思考多在晚上,静坐时得到真谛,理解书的意思后,更容易记住。

 

他强调读书要背诵和记忆,不然就无从思考了。若能了解全书的大义主旨,就更容易记住。

 

 

 

蒙以养正,圣功也

 

张载夫子著有《正蒙》一书。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说的是童蒙时期各种行为习惯都要养正,不能养歪,自幼养正走正道。教育以蒙养为先,养之以未发,行之以未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不然,幼时坏习惯一旦养成,恶习成性,犹如烧焦的种子,永远不会再发芽。

 

宋代大儒朱熹同样重视“蒙以养正”,视之为教育之本,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正心诚意、修身以敬、持敬从事的习惯和品格最重要。

 

在孔夫子那里,其教育强调“以礼修身,以礼成人”,他对心爱的弟子颜回的教法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用礼来统摄生活中的视听言动。礼主敬,以时为大,也就是说儒者做工夫,需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揖让进退,进出应对中修行。时时提醒,处处警觉,真可谓是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上下察也。可见,夫子的教育,不止于头脑,不止于课堂,而是整个身体,整个生活,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用陆九渊的话说:“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起心动念处,由近及远,感通天地万物。

 

 

 

张载教育六为法

 

而张载准确把握了夫子教育心法,他提出了:“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后人简称“教育六有或六为法。”

 

“言有教,动有法”说的是一位君子生活中一言一动对别人都有教化意义和规矩法度。“昼有为,宵有得”说的是每日奋发上进,自强不息,晚上应当总结一日行为,省思得失。“息有养,瞬有存”即居家课间休息时时时涵养正念,既便在瞬息之间也不能放逸散漫,心不可亡。这显然是把教育贯彻人的生活全部。

 

用他的活说:“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意思是,凡举事,圣贤志圣贤心不可忘,不忘,做什么都合乎道,都有意义。心若亡了,无论做什么,失去背景与统摄,皆是俗事。

 

他又言:“有志于学者,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英雄不问出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孩子的成长,需要汗水、泪水,历经世上风霜。

 

 

 

儒学的教育目标

 

由此,我想到儒学的教育目标。

 

一般幼儿教育的目标,无非是让孩子更能适应社会,增长知识与技能。而儒学教育称之启蒙,是让他更能接近生命本性。这是二条不同的教育主张。

 

例如,论语中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从夫子最后的回答“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我们可以得知,夫子与樊迟所讨论的主题应是如何能让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樊迟的主张是用农业来吸引人民归顺,而夫子却认为,除非领导者重礼,重义,重信,人格上表现出德性的高度,人民才能打心底敬重你,信服你,对你有情。因此一个人要想利益人间,绝不能停留在利益上的引诱,而应回头修养德行,一旦德行动人,方能产生改变世间的力量。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弘,是大且心量宽广,毅,是强而能决断。作为一个有志的学者,心必须宽广坚定,因为他的一生,将会顺着内心深沉的向往,背着自许的重负,步向一条遥远的路。天道生生,他却直下继承,让此生生成为自己的教化的责任,难道不沉重吗?这是至死也坚持不停息的路,难道不远吗?

 

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如能让其接近生命本性,让其至诚尽性以致于通达天命。这不就是学以成人吗,符合中国人的教育是立德树人。

 

 

 

思此窗外雨停,远眺西山,郁郁绵延。院外鸟鸣犬吠,庭院里孩子们的嘻戏笑声传来,疫情停学两月后,寂静的校园又恢复往日生机,顿感喜悦无限。冯哲记于2022年6月27日晨

 

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出版了系列经典教材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黄帝内经》《诗经》《周易》《礼记》《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龙文鞭影》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