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先思、周煦阳 整理 孔安国 著《尚书传》(《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本)出版暨序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3-07-26 20:27:43
标签:《尚书传》

冯先思、周煦阳 整理 孔安国 著《尚书传》(《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本)出版暨序言

 

 

 

书名:《尚书传》(《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本)

作者:[西汉]孔安国 传;冯先思、周煦阳 整理

丛书名: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整理者简介】

 

 

 

冯先思,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硕士。现爲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在《文献》《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已经整理出版《曝书杂记》等古籍数种。

 

 

 

周煦阳,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硕士,中山大学中国史博士。现爲中学语文教师。发表论文数篇,学术兴趣爲古史传说类文献的形成与演变、西南民族史。

 

【内容简介】

 

《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史籍。所谓典、谟、训、诰、誓、命,多爲三代君臣爲政之语。今所见《尚书》印本尚有南宋刊本数种。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刊本,未附陆德明《释文》,或存早期刊本之面目,今取爲底本,校以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官板八行本《尚书正义》、清阮元校刻《尚书正义》之经传。底本原缺《尚书》序及《微子之命》,乃据八行本校録。经文标点,一依孔《传》。

 

【整理帮助】

 

《尚书》孔传十三卷,旧题汉孔安国传。

 

《尚书》爲现存最早的史籍。所谓“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多爲三代君臣爲政之语。《礼记·玉藻》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此书或即古史官所録。以其富含历史经验,后世递相传习,奉爲经典。

 

相传《尚书》篇目数千,今日所见,爲秦博士伏生所传与孔壁中经所共有之二十九篇(又亡《太誓》一篇)。其篇目多存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语,前人多以爲孔子删述,定着百篇。今以先秦典籍所引,及近年清华简《尚书》逸篇,出百篇之外者亦时见之。

 

秦代燔灭《诗》《书》,坑杀儒生,《尚书》传习几绝。汉立,有秦博士伏生年九十,以《尚书》二十九篇,教授齐、鲁之间。其学后分爲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立于学官。其书写以汉世隶书,故称今文。所谓古文即六国文字,古文《尚书》实即秦火以前旧本。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壁中书甚多,其中除今文《尚书》二十九篇,尚有逸篇十六。孔壁中经藏于西汉中秘。

 

终汉之世,今文《尚书》爲官方传授之本。汉末熹平年间所刻石经,《尚书》即以欧阳家爲底本,书末附大小夏侯两家异文。然古文《尚书》之传习未曾断绝,且经刘歆、王莽等人提倡,还在短时期内有一定的繁荣。东汉至三国曹魏,古文本二十九篇经马融、郑玄、王肃等人注释,影响日增。正始年间,古文《尚书》刻入石经。

 

永嘉之乱,古文逸篇散亡。梅赜乃献《古文尚书孔传》,伏生二十九篇之外,皆据前代典籍所引零章碎句,模拟成篇,并附传文,托名孔安国传。今世所传,即梅赜奏上之本。其书初以隶古定所书,模拟所谓“古文”形体。至唐天宝年间,玄宗诏卫包改爲今文,以通行楷体书写,如唐开成石经者皆是。

 

宋、元以下,始有疑经有僞篇者,如吴棫、朱熹、吴澄、梅鷟、阎若璩、惠栋等皆是。清世以来,遂爲定说。近年清华大学入藏战国竹书有《尹诰》《兑命》《金縢》《摄命》诸篇,实战国古本,益证梅赜本之僞。梅本虽晚出,犹爲先唐人书,所述亦关古代政治思想匪浅。《孔传》虽属托名,犹能征诸雅训。《古文尚书孔传》“其辞富而备,其义弘而雅,故复而不厌,久而愈亮”,要亦不可轻废。

 

存世《尚书》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本爲最古,其见于《尚书》者有《尹诰》《兑命》《金縢》《摄命》等,见于《逸周书》者有《皇门》《祭公之命》等,此外还有逸篇多种,尚待陆续公布。汉、魏传本则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敦煌文献及日本藏古钞本中亦有不少《尚书》写本,顾颉刚、顾廷龙将其中有隶古定者,与汉、魏、唐石经拓本,一并收入《尚书文字合编》。宋刻《尚书》孔传今存多种,据张丽娟统计,单经注本有六种,经注疏合刻本两种。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本《尚书》孔传仅録经传,未附释文,亦无纂图互注本、重言重意互注本等坊间附益之文,其体例最纯,今取以爲底本,校以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尚书正义》八行本(后简称“八行本”)、阮元刻《尚书注疏》(简称“阮本”)。底本原缺《尚书序》及《微子之命》,乃据八行本校録。经文标点,一依《孔传》。校勘则于杜泽逊《尚书注疏汇校》、王鸷嘉《李盛铎旧藏经传本校异》多所参考,谨此致谢。

 

冯先思 周煦阳

二〇二一年九月

 

【尚书序】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爲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爲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爲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爲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爲四十六卷。其余错乱摩灭,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承诏爲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约文申义,敷畅厥旨,庶几有补于将来。

 

《书序》,序所以爲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既毕,会国有巫蛊事,经籍道息,用不复以闻,传之子孙,以贻后代。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亦所不隐也。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