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在之思——张祥龙先生纪念文集》出版暨编后记

栏目:新书快递、纪念张祥龙先生
发布时间:2023-08-26 21:31:39
标签:


《缘在之思——张祥龙先生纪念文集》出版暨编后记


《缘在之思——张祥龙先生纪念文集》

朱刚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



2022年6月8日,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新儒家、现象学与比较哲学代表人物张祥龙先生不幸辞世。张祥龙先生出生于1949年8月14日,文革中曾辍学务工,后追随贺麟先生学习哲学,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92年于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张祥龙先生归国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兼任国际中西比较哲学学会会长等学术职务。2012年张祥龙先生以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荣休后,曾先后受聘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一级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讲座教授、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博古睿学者等。张祥龙先生著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家与孝》、《中西印哲学导论》等二十多部学术著作及《精神的婚恋》等译著,商务印书馆汇总有十六卷本《张祥龙文集》。张祥龙先生治学出入中西印三大传统,以会通现象学与中华古学尤其是儒家哲理为旨归,重自然与生命体验,以境域化、时间性为视野阐释中国天道人伦,提出道的境域生成、意义的互补对生结构、孝的时间性构成等重要创见,在现象学、比较哲学、儒家思想诸方面均有深远影响。

 

张祥龙先生逝世后,亲人悲恸,学林震惊。哀伤之情不能自已,许多亲朋故旧、学界友人写了大量情真意切的纪念文章和挽诗挽联。为了不辜负亲友们对张祥龙先生的深情怀念,张祥龙先生弟子朱刚受师母张德嘉女士委托,将大多数纪念文章和挽诗挽联汇编为《缘在之思——张祥龙先生纪念文集》一书,目前该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文集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亲亲之思——来自家人的怀念”,收录师母德嘉女士和先生公子泰苏的怀念文章;第二部分“缘中共在——来自师友的纪念”,收录张祥龙先生的老师、同事和友人的回忆纪念文字;第三部分“师恩永在——来自弟子的纪念”收录先生诸弟子以及两篇再传弟子的纪念文章。这些纪念文章或回忆与先生在生活和学术交往上的点点滴滴,或礼赞先生的为人为学之精诚纯粹,或感念先生对自己的引导、教化,不一而足,更有一些文章在哲思层面上与先生展开深层对话。除去主体部分外,文集正文前还配有50余幅彩图,生动再现了张祥龙先生从幼年到晚年在生活、学习、工作、学术活动等各方面的情景。文集最后附有六个附录,分别是:附录一、师母张德嘉在张祥龙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附录二、张祥龙先生哲嗣张泰苏在张祥龙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附录三、张祥龙先生追思会亲友发言概要;附录四、至情至性——张祥龙先生古典书院座谈记录;附录五、来自各界的挽联挽诗;附录六、张祥龙先生简明年表。

 

今年是张祥龙先生逝世一周年,谨以此文集纪念张祥龙先生!

 

【目录】

 

一、亲亲之思——来自家人的怀念

 

和祥龙在一起的岁月 | 张德嘉 

父亲和我 | 张泰苏

 

二、缘中共在——来自师友的纪念

 

当代中国哲学天空的一颗巨星——我心目中的祥龙教授 | 张翼星

 

回忆我和张祥龙先生学术交往的开端 | 罗嘉昌

 

不寻常的“纯粹”——哀悼张祥龙离去周年有感 | 杜小真

 

祥龙兄走了!| 陈家琪

 

在张祥龙追思会上的发言(附一则)| 邓晓芒

 

融汇中西印,创新哲学观——张祥龙学术思想真谛新探 | 王东

 

祥龙之道 | 赵敦华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悼祥龙 | 尚新建、杜丽燕

 

在张祥龙追思会上的发言 | 冀建中

 

深切缅怀张祥龙老师 | 傅有德

 

如水祥龙 | 李晨阳

 

缅怀张祥龙 | 牟博

 

“孑然弗伦,洗然无尘”——处士张祥龙七七四十九日追思 | 倪梁康

 

张祥龙老师走了 | 单之蔷

 

纪念张祥龙教授 | 格奥尔格·斯汀格

 

拈香一瓣忆人师 | 傅永军

 

在张祥龙教授追思会上的发言 | 韩水法

 

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 | 梁治平

 

悼祥龙 | 江怡

 

怀念祥龙老师 | 李超杰

 

我所认识的张祥龙老师 | 龙晶

 

纯粹而且天真的哲人 | 孙周兴

 

忆张祥龙先生下乡 | 赵法生

 

因缘——纪念张祥龙老师 | 陈小文

 

一个开放的儒家,有信的儒家——悼念张祥龙先生 | 黄裕生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追忆与张祥龙教授的两面 | 应奇

 

诚者自成,而道自道——纪念张祥龙先生 | 孙向晨

 

绕道而远,历远弥近——纪念张祥龙老师 | 陈德中

 

“缘在”与记忆 | 仰海峰

 

最后一位君子——敬悼张祥龙兄 | 白彤东

 

真儒祥龙——缅怀哲学家张祥龙先生 | 冯哲

 

怀念张祥龙老师 | 冯哲

 

缘在赤子心——纪念张祥龙教授 | 陈建洪

 

依缘而生:依张祥龙老师意缘之意生 | 温海明

 

缘在知几——张祥龙老师的哲人之思 | 吴飞

 

一个人的会饮 | 王立刚

 

我与祥龙先生二三事 | 孟强

 

永远的缘在——纪念张祥龙老师 | 王俊

 

“气”“象”有深意——怀念张祥龙老师 | 张任之

 

一直在我的灵魂里:悼念祥龙先生 | 林光华

 

回忆张祥龙老师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一次讲座 | 祝帅

 

悼念张祥龙先生 | 毛朝晖

 

边缘记忆:缅怀张祥龙老师 | 程炜

 

张祥龙先生是我心目中的“求道者”  | 邹晓东

 

悼念张祥龙先生,记与先生的一次缘分 | 李竞恒

 

记“现象学导论读书会”——谨以此文纪念张祥龙老师 | 李佩

 

三、师恩永在——来自弟子的纪念

 

回忆张祥龙老师 | 郑辟瑞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张祥龙先生杂忆 | 王志宏

 

如岗如川——亲炙恩师张祥龙先生的感念 | 李旭

 

怀念吾师,他引导我们寻求真理 | 朱刚

 

何以报得三春晖——点滴记忆中的恩师 | 张晓华

 

老师,我们会继续和您一起,“探索美好的事情” | 赵炎

 

与恩师之二三事 | 朱松峰

 

“先生移我情矣”——追忆恩师张祥龙先生 | 蔡祥元

 

沧海月明桴不归——追忆祥龙师 | 李峻

 

纪念恩师张祥龙教授 | 王珏

 

张祥龙先生思想侧记 | 朱锦良

 

忆恩师 | 张赛赛

 

追忆张祥龙老师 | 祁伟

 

纪念恩师张祥龙先生 | 许文超

 

怀念张祥龙先生 | 张晋一

 

怀念张祥龙老师 | 刘飞飞

 

附录

 

附录一、师母张德嘉在张祥龙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 | 赵成文整理

 

附录二、张祥龙先生哲嗣张泰苏在张祥龙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 | 赵成文整理

 

附录三、张祥龙先生追思会亲友发言概要 | 赵成文、周艳辉、李峻整理

 

附录四、至情至性——张祥龙先生古典书院座谈记录 | 窦建英整理

 

附录五、来自各界的挽联挽诗

 

附录六、张祥龙先生简明年表 | 李峻整理

 

编后记 | 朱刚

 


《缘在之思——张祥龙先生纪念文集》编后记

 

2022年6月8日,恩师张祥龙先生不幸辞世。先生辞世后,师母和恩师公子泰苏痛彻心扉,其生前亲朋好友、门生弟子无不哀痛不已,甚至很多受先生之品行与思想感召的素昧平生者,亦深感悲恸。情动于衷而不能已,很多人写了怀念和纪念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或回忆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或礼赞先生的为人为学与哲思,或感念先生对自己的引导、教化,不一而足。先生曾把海德格尔的Dasein译为“缘在”。这些文字正是先生“缘在”的见证,见证了先生的世间生命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其缘发的生命又如何缘缘无尽……


为了这些见证性的文字不致散佚,也为了不辜负大家对先生的深情怀念,师母嘱我将这些文字收集起来、汇编成册。


这里且将收录、编辑过程中的相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本文集为纪念性文集,且受篇幅所限,故所收录者限于与先生生前有实际的生活、学术、思想交往的亲朋故旧和门生弟子的回忆纪念和评价性文字。先生辞世后,网上也涌现出许多与先生虽无缘相识但受过先生影响的朋友写的悼念文字,我们深为感动,但因篇幅有限而不能一一尽收,尚祈谅解!


二、本文集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亲亲之思——来自家人的怀念”,收录师母德嘉女士和先生公子泰苏的怀念文章。第二部分“缘中共在——来自师友的纪念”,收录先生的老师、同事和友人的回忆纪念文字。第三部分“师恩永在——来自弟子的纪念”收录恩师弟子们以及两篇再传弟子的纪念文章。


三、先生思想学问虽出入古今东西,但终以儒家为归宿。为体恤先生精神,文集第二部分来自师友的纪念文章我们以齿为序;少数同一年龄的作者,因不便查询具体出生日期,我们以姓氏拼音首字母为序。第三部分来自弟子们的纪念文章,我们以入师门先后为序;同一年入门者,博士为先,硕士次之。


四、2022年7月27日,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为先生举办了追思会。师母和泰苏在追思会上的发言我们根据录音整理出全文分别作为附录一、附录二收录于文集后。其他代表们的发言我们以概要的形式作为附录三附于文后。其中部分发言者后来提供了完整的发言稿,我们也将它们作为单独的纪念文章收录在本纪念文集正文部分,但为了体现此次追思会发言情况的整体面貌,我们仍在附录三中呈现了他们的发言概要。


五、2021年11月20日下午,先生在上海青浦古典书院与柯小刚、李旭及古典学院师生等举行了一场座谈。在这场座谈中先生回忆了他年轻时如何通过自学以治学的经历,以及对古今中西相关思想的会通缘构,内容丰富,从中可见先生的治学历程与思想风格。柯小刚提供了这次座谈的文字整理稿(由窦建英整理),我们亦作为附录收录于此(详见附录四)。


六、先生辞世后,许多亲友或单位写了大量情深意长的挽联或挽诗。我们也不忍见之散佚,亦收集汇总作为本文集附录五。由于许多挽联是以单位或集体名义撰写,不便以齿为序,我们遂以个人姓名、单位名称或集体中排名在前者姓名的拼音首字母为序。


七、先生弟子李峻整理了先生简明年表,我们收为附录六,以见先生生平大略。


八、本文集所收录纪念文字(包括追思会发言概要、挽联、挽诗)的绝大部分已得到作者或发言者的认可与授权,其中部分以集体名义撰写的挽联或悼文我们未一一联系,也有个别挽联,因未能找到作者联系方式而无法与作者联系,凡此均请谅解!

 

在接到师母嘱托后,我深感责任重大,遂与启祥师兄反复商量选文原则、编纂体例等问题,并征求才茂师兄、成文师兄、祥元、李旭、文菁、李峻等同门意见。编纂过程中,文菁前期收集了绝大部分文章,为后期的编纂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成文、祥元、李旭、王珏、宫睿、文菁等同门协助联系了相关作者,请他们定稿和授权。成文还整理了师母和泰苏在老师追思会上的全部发言内容,并与周艳辉、李峻一道整理了其他代表的发言概要。最后李峻编撰了老师的简明年谱。所以文集编纂工作虽由我统筹,但实际上是诸位同门一道合作才得以完成。文集编好后,也请师母和泰苏加以审定。


文集的编辑与出版离不开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这里要对北京大学出版社,尤其是编辑出版了张老师多部著作的王立刚先生和本书责编李澍女士,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你们的理解、支持与辛劳,本文集无法顺利面世!


由于时间仓促,兼编者水平所限,本文集必有不少疏漏之处,尚祈诸位作者、读者尤其是师母和泰苏谅解!                                            

 

朱刚

2022年3月2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